友情链接
中国山水画在隋代从人物画中脱离出来以后,经历唐代的发展,在元代时期达到一个顶盛阶段,也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高峰,产生了范宽、马远、荆浩、巨然、关仝、董源、倪赞、郭熙等不少山水画大师。明代时期发展较为后,也产生了很多山水画大师。如唐寅、文徵明、残、朱耷、石涛、王时敏、王远祁等。至近现代,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吴冠中等大师将山水画推向了第二个繁荣时期。山水画在延续和流变中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而在风格和流派的形成中,地域特征又是其中一大显著特征。
中国山水画家,由于地域生活的不同,从明代就分为南北二宗。南北二宗的分别依据是基于地域之别的文化分类;一条秦岭、一条长江、将中国分为南北,气候的差异,地质的差异,形成了南北并各具特色的文化。南以涓秀、明润、精致见长,北以粗犷、雄强、苍茫为著,侵润在不同文化气息中的画家以及他们笔下山水画风自然被赋予不同的文化特质。南北的差异是一种大的差异,如环境、性格等。会造就他们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画风。 地域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各地的历史传统,民风、民俗、价值去向和文画韵味。我国的地理区域,由西向东,可分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东部平原。更小的区分是千差万别,比如云贵高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而高耸的青藏高原作为我国的第一地理阶梯,横断山脉、秦岭、祁连山脉是其自然屏障,不仅中原的内陆文化对它的浸透很少,就是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独特地域,从而使青藏高原形成它特有的文化圈层。它高耸的雪峰,广袤的高原养育了高原民族的秉性,造就了马背民族的骠悍.金碧辉煌的佛教寺院,遍布草原,诚的信徒,无体伏地的长拜,牦牛的野性,高原的列风,黑红的脸膛,交织成高原的风景线。在这样环境下生长的山水画家,他的心态,他对生命的认识,对艺术的追求与对江南的小桥流水,丝竹丽音中生长的山水画家,是有很大的差异。 古人将自然环境对山水画家的影响概括为,“造化”之功,笔者以为,“造化”,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对画家的熏陶要远远大于一山一水的影响。综现历史流程中的山水之宗,其之所以展在,“宗”,的旗帜下形成流派,在某种意义下可以说是地域特色在他们的山水风格的投射。如果在细加区分,地域因素对山水画风的影响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二是民风民俗。 自然环境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比如中国山水画家以黄山为题材的就有新安画派中的渐江,萧云从,戴本孝,石涛等,出于对艺术的挚爱,也是对黄山的钟情,其中渐江,石涛,萧云等长居于黄山或游历于黄山之中.朝对云海,暮对群峰,身心于山泉朝夕相伴,才情共日月身将起伏,在山水画的起伏中,在山水画的创作中,黄山的一草一木一峰一岭成了画家情感的载体,创作的源泉.秀峰出纸上,云烟笔端来,清代梅清居于黄山,刘海栗数上黄山都是因景而写,因情而发.再加笔者时居黄山塬上,行的是黄山土,观的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地,朝夕相处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黄土人、、、、、、笔端流泻的自然是黄地的风情.黄土文化,黄土风貌,对黄土地文化的认同,自然渗透在笔端,并通过自己自赏的追求和提炼,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表现黄土地,颂扬黄地的画风. 一个山水画家,在山水画中去表现地域性,就应该有很深的洞察能力。这种洞察力,需要画家要自身文化的构筑力为基础,从各个方面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文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等,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地方的地域特怔应包括地质结构概况,气候条件,以及由其承的植被,建筑、风俗等。画家从中找出和其他地方的差异,进行比较、概括、抽象成为一种相应的艺术表现语言。地域特征中的环境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比如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和它的人文景象是密切联系的。肃穆的宗教仪典,艳丽的民族服饰,温暖的毡帐,乃至牦牛迟缓的散漫和藏女悠扬的歌声都构成了特有的文化景观。而这些文化景观只有和雪峰蓝天、草地羊群、碧水晴日相伴才会生发出草原的真正的韵味。民俗文化里面,最为突出的要数建筑(民居建筑、其它典型建筑),一个地方的民居建筑和当地的环境是统一的。太行山里多石,到处是石屋;黄土塬上黄土厚,便多了土窑;戈壁滩上风沙大,就产生了地窨子;林区多树,房子自然是木结构的等。环境制约了居民建筑,也影响了民居建筑。典型建筑(寺庙、纪念性建筑等)也受到了民俗文化、地域的制约,如高原藏区的佛教寺庙和内地的佛教寺庙差距就很大。一个成熟的画家就应该以独到的眼光和技艺摄取并提炼这些文化要素,并赋予其独特色的美感。笔者就有很深的体会。比如山水画里点景或以建筑为主的画里,其中建筑物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建筑,特们的相配必须谐和而统一,互为依存。 在民俗方面,你要了解当地人的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民风、民俗、人文、风情以及宗教信仰,这些都能形成一定的风物和遗存,仔细地观察并撷取其中的典型,往往在山水画中构成“画眼”。比如一个地方的民俗宗教活动,在当地都有一定的遗迹或场所,从而形成一个地方的代表,由对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象的在现和提炼,构建起的文化秩序和视觉运动会在山水画中锻造出列行的灵魂,这在本质上也体现山水画地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形式上主要指民居建筑、寺庙建筑、其它纪念性的建筑。他在内涵上是一个地方文化特征的浓缩,是对一种特定文化秩序的再现和提炼。 山水画家在观察自然时,要从最典型的自然风景里寻找绘画素材。如敦煌莫高窟的典型建筑大佛楼、麦积山石窟的麦积峰,云贵高原的土楼等,但也要在自然景观中最平常,最朴素的地方找到它的典型之外并和其他地方进行比较,寻找到地质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民族风情的微小差异去表现它,将其变成情感的载体,就成艺术生命的介质. 山水画的地域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既大地域和小地域。大的方面,如前所述我国地貌南北东西差异很大,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从华北平高原到云贵高原,从长江三角洲到珠江三角洲、、、、、、地域差异的主要含义包括气候条件差异,地质结构的差异,历史传统的差异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小的方面,如青藏高原南北有差异,黄土高原各处也有差异。对这种大到小,从广义到狭义的差异,作为山水画家即可以就各地特色如实聚象,也可以就各地的风格抽象,当然也可对地域差异进行艺术的再现,但总的来看,正由于这种差别,才形成北方山水画,南方山水画的群体。长安画派、黄山画派、岭南画派、新安画派等由地域而分的山水画流派。由于画家具体的生活环境不同,地域的差异,个性的差异等,才形成每个画家画风的不同,表现内容的不同。石鲁、赵望云的黄土山水、范宽的太行山、梅清的黄山、李可染、白雪石的漓江、吴冠中的水乡等都是这方面得体现 。 山水画与地域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地域制约着山水画的取材,影响着山水画的创作,但也对山水画提供了创作的源泉.一方的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也养育了一方的山水画家,因而山水画家应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域的特征,在用手中画笔“模山范水”的同时,不断地沉潜于生活,掌握不同地域的特质,融汇当地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及风俗文化,以便以山水画创作中更好的去表现它、驾奴它,不同地域的题材使自己的山水画更有价值和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