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号外访谈
继承一种绘画精神——杨群峰
时间:2016-12-21 23:55 来源:艺术家 作者:admin 点击:

记者:杨老师,我知道您幼承家学,年少时便受到父亲的影响痴迷于绘画,走上了绘画的人生道路。 是什么样的影响使您在这条路上走的如此坚定?

杨群峰:对于绘画我受父亲的影响最大,达芬奇幼年画鸡蛋,父亲让我画茶壶,一天一个不重样,这样坚持了好几年画了几百个茶壶。父亲是花鸟画家,后专攻石榴,一生非常勤奋,每年都出门写生,没有间断过,一直是我人生的坐标。
我学画冥冥之中都有关联,10几岁时父亲让我临摹西方大师素描,这本书至今还留着。当时考学提倡苏联的方法,阴影、块面,比较容易出画面效果。考前班跟着时任山东艺术学院老师的王克举学习素描,也是提倡大师古典素描,找到感觉了,在学习班的时候,好多说我画的很像王克举。进入天津美院后,老师让我继续按照自己的方法画,出了不少精彩的素描作业,被学校作为优秀作业收藏。进入刘大为工作室后,提倡画精细素描,脱离光影,画物体本质,其实就是古典大师素描,一路走下来,对我今天的写意人物画打下扎实基础。
我大学毕业之后下海十几年,但内心始终认为自己是个画家而非商人,感谢2006年的经济危机,让我坚定的重拾画笔。人生就是这样有意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所谓四十不惑,是说做人做事的道理不变,确定人生的目标,不再怀疑。四十几年,生活赋予我很多感悟,想把这些感悟通过画笔表达出来,是对之前的总结也是延续。
 
记者:看您的作品一定走了很多地方。

杨群峰:董其昌、杜甫都曾提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只要是你发自内心热爱的东西,整个过程就是一种享受。中国山水画讲究“搜尽奇峰打草稿”, 其实也是注重写生的,现在提倡写生,从蒋兆和的流民图,就开始画生活题材,古代画家都是画高士图之类,人物作为配景,为政治服务,清明上河图为什么有如此影响,也是体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总结前人的东西后,还是更贴近刘大为老师的教学理念,“艺术永远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它是当代人物画创作的根本动力,舍此,艺术将是苍白的。”由此再上升到精神层面,谁也不能逾越,否则没有根基,不可能走得远。一年总要有几个月深入藏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写生,要不断深入生活,不断写生,一个人物画家应该比山水画家更应该做到“搜尽奇峰”。
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生活,倾听百姓在劳作、节日、宗教活动、日常生活中想要表达什么,相对深沉的汉族,少数民族更加能够表现自己,通过服饰、图案、歌声、肢体等等,你会受到感染,绚丽的色彩刺激你的眼睛,愉快的舞步想要随之舞动,清扬的歌声随之飘扬,会有愉悦的体验,积蓄一种抑制不住的喷涌的感情。
 
记者:近年来,您将创作的方向放在以藏族人物为主题的绘画创作上,画了大量的作品。您能具体谈谈您在这个题材创作上的一些情况吗?

杨群峰:在国家级展览上的作品题材有很多是藏族人物,藏区现在也非常现代化了,如果你不去藏民朋友家里不知道会有转着经幡打手机的老者,会有卫星电视、汽车、电器、网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对内地,藏区还是有着一片净土,脸上都挂着整体划一的高原红,放在不同质地的脸上,小孩的眼神纯净,山一样的男子,眼神虔诚浑浊的老人,祭祀活动中的巫师,空达的眼神好像能掌控天地。煮不熟的牛羊肉,酥油茶,高原反应,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你会惊讶,这是一个如此坚强,信仰如此执着的民族,相比傣族、维族更加有特点,这也是众多人物画家喜欢藏族题材的原因吧。有人一看到我的创作,第一句话:又是西藏题材,但我会坚定地走下去,画西藏的画家很多,题材重复不等于感受重复,技巧重复,关键是画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面貌,我喜欢藏区,我喜欢藏民族,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那里的空气,那里的酥油味道。我被他感动,感染,我努力把这种感动再通过我的作品传达给观众,这就是我想做的。
    最近又集中画了一批关于藏族题材的创作,他们举手投足都是主角,从哪个角度看都构成一幅画,一张张六尺创作,可以画50米,100米。

记者:我关注了您的博客,很丰富,发现您也是一个非常勤奋、多产、兴趣广泛的画家。

杨群峰:其实父亲给我的教育,爱在心里,情绪也在心里,这应该一种传统中国男人的品行,博客是我内心的一片小天地,在很多年前是不敢想科技会发展到今天这样,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鞭策,一个时期内你有多少东西可以拿出来,与自己交流,与大家分享。老师给我的评价首先肯定我是一个勤奋的人,喜欢这个评价,一个人努力就好,结果不重要。画家首先是一个精神富足的人,经商的经历告诉我,不是拥有钱财你就拥有幸福感,多听、多看、多走,生活感悟多了,都会体现在你的画里。
我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紫砂壶、红木、奇石等都感兴趣,画累了就去潘家园逛一圈,精神上的放松,这也算是一种传统教育吧,古代文人画家不可缺少的玩趣。古代文人也喜欢把玩一些玉器、瓷器、木器、文房四宝等等,紫砂壶发展历史不长,茶文化从煮茶到泡茶,明末清初发展今天,出现了很多紫砂大师,从实用器向艺术品转变。红木的纹理漂亮,行云流水,像水墨流动,经过几百年的风雨,大自然鬼斧神工。玛瑙、翡翠颜色集天成,这都是大自然给你的提示,从把玩当中从中你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记者:您认为目前写意人物画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杨群峰:应该是小品化比较严重,有些画家小品画的很好,拿到市场很畅销,但是一画写生就不行了,再进入到大场面的主题性的深入刻画人物的大创作数量不多,这应该是一定数量画家的现状。为什么艺术品值钱,商品不值钱,因为艺术品是是独一无二的,商品只是重复性的加工。中国传统人物画,画趣味,画情趣,现在的中国人物画写生还是融合了西方的解剖学等,当代人物画大家,像黄胄,周思聪,刘文西、方增先等老先生,都很注重写生。一手抓传统,传统笔墨,传统线条,一手抓西方,人体构造;这样塑造出来的路,更加宽阔,可以走得更远更深入。关注到近几年在人民大学的王克举老师针对油画提“写生创”,现场写生就是一幅作品,饱含激情,不可复制。拍了照片回去,当时的感受没有了,这样的东西不生动。任惠中老师也在提写意人物“写生作品化”,现场是画家激情最饱满的时刻,像达芬奇《蒙娜丽莎》,这样的人物写生成为传世之作就是一种必然了。
进入刘大为工作室后,一直在强调写生,大为老师速写本不离手,在工作繁忙的空隙,路上,谈话的时候都没有间断过画速写,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学的不只是绘画技艺,更重要的是继承一种绘画精神。我们的执行导师解放军艺术学院的任惠中老师,一直耕耘在教学前线,每年的水墨写生大概1000多幅,可以称之为作品的人物写生大概有3000多幅,想到这些数字我就有一种紧迫感。
 
记者:写意人物画发展到了今天,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所谓“笔墨当随时代”,你觉得作为以写意人物创作为主的画家如何在当代语境下更好的诠释这个艺术形式?
 
杨群峰:文明发展至此,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了几百年,可以说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人物画发展到今天也是百花齐放。
有人也在尝试各种方法“制作”国画,画面肌理繁复,煞是好看,但是摒弃传统是不科学的,没有扎实的造型功底更不可取。笔墨、线条的传统功力,是最具东方神韵的独特绘画语言,来不得一点儿马虎、偷懒,绝对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谓“力透纸背”、“力能扛鼎”,说的便是线条的内在功力,在笔走龙蛇间显示出遒劲的风骨及深刻的意趣。写意画用笔强调书写性,长短、粗细、浓淡、干湿,变化万千,紧抓物质最本质最稳定不变的特征。
水墨,墨色与线条如影随形,有了水,墨就活了,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浓淡、干湿。用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焦墨法等。首先你要走进去,不断的研习中找到自己的笔墨。
老师总在说,要注意笔墨,什么是笔墨,用线即用笔,笔为墨先,无线则墨无骨。坚守传统,融会贯通,适合的拿过来,丰富中国画的艺术语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这是当下每一个画家的艺术责任。



 
杨群峰

     字鸿声,号逍遥子。泰山人,职业画家,现定居北京。   
199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后师从刘大为导师,任惠中导师。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画家,任惠中工作室画家。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展览并获奖。

(责任编辑:wanshiq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