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教育 > 艺术评论
颠沛流离的晋贤十四帖
时间:2019-08-11 15:2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颠沛流离的晋贤十四帖
复出本王珣《伯远帖》是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复出本王珣《伯远帖》的海外回归,证明了晋贤十四帖早在宋朝末年,就已经随他们的主人离开了中国,到海外颠沛流离的谋生去了。现存故宫《伯远帖》并不是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请看:
一、故宫《伯远帖》的回购。在解放初期,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坚决反对回购此帖。并拒绝从国家的文化教育经费中支付这笔费用。是回购方越级向周总理多次申请购买的,并向周总理打了百分之百是真迹的保票。在这种情况之下,周总理才做出了不出国家的文化教育经费,而改由国家拨专款来回购此帖。并指示回购方“惟须派负责人及识者前往辨别真伪”。但此帖回购后才发现问题是越来越多。迫不得已对此帖进行了纸质的科技检测。检测的结果,正如郭沫若所判断的,此帖不是真迹,是件赝品。实际上此帖的回购是被“打眼”了。以此证明故宫《伯远帖》不是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
二、故宫《伯远帖》的流传与鉴定。故宫《伯远帖》自宋朝以来,一直是以赝品的形式流传的。证据如下:
1、宋朝米芾以有王珣署名落款的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来判定无王珣署名落款的故宫《伯远帖》不是真迹,是件赝品的。米芾的判定直接证明了,故宫《伯远帖》不是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
2、在《宣和书谱》中肯定了王珣的草书是真迹,有流传。其定语是“此珣之草圣亦有传焉”。确定了民藏王珣《伯远帖》这件是“正”帖。否定了故宫《伯远帖》,明确了这件是“诡”帖。其定语是故宫《伯远帖》中的笔法“而无一笔诡于正”。以此证明故宫《伯远帖》不是晋贤十帖中的王珣帖。
3、明末董其昌得此帖后,立即将此帖转手出售,以获取暴利为目的。我们不但听其言,更重要的是在于观其行。口中讲的天花乱坠,但却与实际行动背道而驰,就是讲的再漂亮也毫无作用。董其昌的言行同样也证明了,故宫《伯远帖》不是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
4、清初吴其贞依据米芾的鉴定和《宣和书谱》的记载,对此帖藏品本身之外的题签、印玺的判定,是靠谱的。他认为帖中有宋徽宗题签、印玺,入朝廷内府的《伯远帖》不是真迹。吴其贞的判定也证明了,故宫《伯远帖》不是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
5、尤其是清初顾复对此帖藏品本身之内用纸与笔法的判定,更进一步的明确了此帖赝品的本质。顾复的鉴定是对故宫《伯远帖》藏品本身之内的判定。主要是对此帖用纸的纸张和墨迹笔法的判定。
(1)判定故宫《伯远帖》用纸不是晋纸,用纸不到代。
(2)判宫故宫《伯远帖》笔法不是晋人的笔法,是“脱尽王氏习气”的笔法。
顾复对故宫《伯远帖》的判定,也证明了,故宫《伯远帖》不是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
6、解放初期,郭沫若坚决反对回购此帖,并用实际行动,拒绝从国家文化教育经费中,支付回购此帖所需钱款的费用。这也证明了故宫《伯远帖》不是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
7、中国科学院潘吉星用科技检测的方法,证实了顾复所言故宫《伯远帖》用纸不是晋纸,用纸不到代的判定。不论故宫《伯远帖》如何作旧,都改变不了此帖纸张的物质结构和原料成分的性质。潘吉星以微观世界的证据,再次证明了故宫《伯远帖》不是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
8、谢稚柳、傅熹年以帖文内容主要事实证据不足为据,对帖文中个别字的识读与启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论。谢、傅二人坚决反对将故宫《伯远帖》定为真迹。这也证明了故宫《伯远帖》不是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
这一桩桩、一件件活生生的证据,都证明了故宫《伯远帖》不是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因此讲故宫《伯远帖》是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曾装于《晋贤十四帖》大卷中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故宫《伯远帖》无论是从笔法上或从纸张上来说,都不能与晋贤十四帖相提并论。另外以王珣个人风格而论,王珣是位大作家、大文学家,有大手笔之美称。故宫《伯远帖》所写内容无物,没有实质内容。这与王珣的个人风格极不相符,因此断定故宫《伯远帖》就是件名副其实的赝品。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与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无缘。
三、由于回购方盲目的回购在先,启功为了讨好回购方多年来的栽培。他明知回购方的回购行为是被“打眼”了。但是启功还是硬着头皮也要将这件赝品定为真迹。有人说启功最擅以文史鉴定著称。我们说宋朝米芾对此帖的鉴定是写入文史资料的,米芾的鉴定是正式、合法、有效的文史判定。尤其是《宣和书谱》,这是历史上首部书法鉴定的典籍文史,也是正式、合法、有效的一部法律文书。启功能不知道吗?对于《宣和书谱》可以说启功是读了无数遍的。只因《宣和书谱》对故宫《伯远帖》的鉴真不利,因此启功将其弃之。所以有些人说启功最擅以文史鉴定著称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关于《宣和书谱》的重要性启功是清楚的,对于《宣和书谱》甭说是像启功这样的职业鉴定家了,就是业余爱好者也离不开《宣和书谱》。但是面对回购方被“打眼”的事实,启功为了他个人的前途,不惜以搅乱中国传统文化为代价。执法犯法,明知故犯,明目张胆的知假鉴假。首先他强调书画鉴定有一定的“模糊度”,来为他不明鉴定的合法性背书。以“非摹是写”为核心,将此帖真伪的核心问题引向岐途。启功的鉴定的秘诀是什么?答案就是“世故人情”。启功在鉴定中主要看的是什么?答案是他主要看的就是回购方的脸色。即便是有现成正式、合法、有效的文史,只要是对启功的个人前途不利,启功都会想方设法,毫不客气的将其废弃。这就是启功最擅以文史鉴定法而著称的鉴定。
四、之后,书法家陈振濂为了打消人们对故宫《伯远帖》帖文内容不真实,和此帖用纸不到代的疑虑,在大讲魏晋笔法证明故宫《伯远帖》是真迹不灵了的情况之下,最近又炮制出了一个《尺牍书法格式鉴定法》来为此解围。事实证明,这个《尺牍书法格式鉴定法》从根本上讲,同样也救不了故宫《伯远帖》是件赝品的性质。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现今有了复出本王珣《伯远帖》的复出。即便陈振濂无论再使用什么花招,也都救不了故宫《伯远帖》了。因为;
1、复出本王珣《伯远帖》同样也是“非摹是写”的。再讲故宫《伯远帖》“非摹是写”是真迹,这一套已经不灵了。
2、复出本王珣《伯远帖》头尾完整。再讲故宫《伯远帖》“此帖尾已不全”,则再也无人可信了。
3、复出本王珣《伯远帖》原帖原纸,亦无装裱,正反两面都看得非常清楚没有作旧的痕迹,而是一种自然老旧的正常现象。再看故宫《伯远帖》不但作旧,而且还特意的进行了虫咬的处理。再讲故宫《伯远帖》“此帖唯一引争论的原因是纸质”,则无人再上当了。
4、复出了王珣《伯远帖》的性质,是一封祝贺信,有实用性,也有艺术性。其语言艺术是复出本王珣《伯远帖》最大的亮点,也是此帖流传的根本原因。帖中有晋朝的朝名,写于公元373年伯远被派往外地任职之初。此帖言简易赅、层次分明。帖中多处用到了比喻、借代、映衬等修辞方法。充分的体现了王珣文章写作大手笔的个人风格。文中的词语达到了艺术化的境界,真正表现了“珣词翰为当时宗师”的含义。再讲故宫《伯远帖》“当时的语言环境我们无法了解,所以只能看帖文表面大意了”。这种说法已不再被人们所认可了。
复出本王珣《伯远帖》是晋贤十四帖的王珣帖。早年就随晋贤十四帖中的其他帖,一起漂洋过海,颠沛流离去了。由于复出本王珣《伯远帖》是由境外回家复出的,也就不由的联想起小时候曾经读过的一首唐诗。诗文是: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的诗解是,我在年少时离开了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是鬓角上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变白了。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却问我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在当前《伯远帖》真假之辨的时刻,重读这首诗,对于正确辨别《伯远帖》的真假,非常有现时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现在的人们就好比诗文中所描写的儿童。而复出本王珣《伯远帖》就好比这些儿童从未见到过的字帖,即复出本王珣《伯远帖》。目前的复出本王珣《伯远帖》就和诗中的诗人一样,在销声匿迹了多年之后,突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总有些人感到意外,一时很难接受,个别人还会对这件复出本王珣《伯远帖》说三道四,甚至排斥。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只知道故宫《伯远帖》曾经颠沛流离。可又有谁能够知道这件复出本王珣《伯远帖》,曾经比故宫《伯远帖》颠沛流离的时间还要早好几个朝代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复出本王珣《伯远帖》,老早就漂洋过海,颠沛流离去了。再次回家后难免导致现在的人们,就如同诗文中儿童一样,相见而不相识的现象。
历史上有米芾曾判定王珣《伯远帖》有一“诡”一“正”两件。其中判定故宫《伯远帖》“诡”,而民藏《伯远帖》“正”。并判定故宫《伯远帖》是出自一位“已足名家”的书法家之手,不是王珣所写的。那么这位“已足名家”的书法家到底是谁呢?刘涛《晋贤十四帖》的前尘往事,给我们指明了线索。他在《晋贤十四帖》的前尘往事中写到“苏轼也曾前往李玮家观赏这卷晋人帖”。大家都很清楚,苏轼在当时已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已足名家”的书法家了。巧合的是,米芾判定故宫《伯远帖》的造假者,正是位“已足名家”的书法家。可以推断,正是因为苏轼在李玮家中直接观赏见到了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这就给他后来的造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米芾判定故宫《伯远帖》的造假者是位“已足名家”的书法家。因此有理由断定,故宫《伯远帖》就是出自这位“已足名家”书法家的苏轼之手。在苏轼前往李玮家观赏这卷晋人帖之前,王珣《伯远帖》只有一件。而苏轼在李玮家观赏了这卷晋人帖之后,他得知在宋徽宗所收藏的书法藏品当中,是没有王珣《伯远帖》的。为了讨好宋徽宗这位书画皇帝的欢心,于是苏轼就伪造了这件赝品王珣《伯远帖》,献给了这位酷爱书画收藏的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从这时起宋朝廷内府才有了赝品本的王珣《伯远帖》。所庆幸的是时间不长,朝廷就对朝廷内府收藏书画藏品进行了一次大的清查整理。任命米芾担任这次清查整理的主检查官。又因米芾也曾在李玮家见到过复出本王珣《伯远帖》的字迹。当米芾在朝廷内府看到这件赝品故宫《伯远帖》时,一眼便认出了这是件赝品,并判定了这件故宫《伯远帖》不是真迹,是件赝品。
又因米芾与苏轼同朝共事,他对苏轼的字迹又了如指掌。尽管苏轼在造假时动了许多歪脑筋,例如:在选择用纸的问题上,他尽量选用当时人们不常用的纸张,以避免人们在纸张问题上看出破绽。另外还特别注意在笔法上,尽量远离自己习惯写字的笔法。还有一条,就是一旦被人们查出这是件赝品的话,他还有一个退身法,就是帖中最后的一个字“临”字。他会说这件虽然不是真迹,但这是一件“临字”的藏品。目的是想栽赃于唐人所临。
尽管苏轼在造假时尽量远离自己习惯写字的笔法,由于米芾太了解苏轼的笔法了。苏轼在造假时自己觉得做到了天衣无缝,这才敢献给酷爱书画收藏的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苏轼的造假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被米芾所查到。米芾判定故宫《伯远帖》就是出自“已足名家”书法家之手的赝品。这就是故宫《伯远帖》原御藏《伯远帖》产生过程。
这里需要更正的是,有人说现存的陆机《平复帖》是晋贤十四帖大卷之一。我们认为这种说法证据不足。理由是,现存的陆机《平复帖》中没有陆机的署名落款。事实上是陆机《平复帖》同故宫《伯远帖》一样,都是米芾根据晋贤十四帖中,有陆机和王珣署名落款藏品上的字迹,来分别判定御藏陆机《平复帖》是真迹,和当时御藏王珣《伯远帖》不是真迹,是件赝品的。如果没有晋贤十四帖上有陆机和王珣署名落款藏品的字迹,那么就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御藏《平复帖》是真迹,为陆机所书写。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故宫《伯远帖》不是真迹,为一位“已足名家”的书法家所书写的了。因此现存的陆机《平复帖》和现存的故宫《伯远帖》,都不是晋贤十四帖中的字帖。
还有人说,《平复帖》、《伯远帖》曾装于《晋贤十四帖》大卷中。我们说这种说法就更没有道理了。实际是陆机《平复帖》为宋朝廷内府所收藏,而陆机的另一件书法藏品是有陆机署名落款的,这件则在晋贤十四帖中,为民藏李玮所收藏。而王珣《伯远帖》赝品为宋朝廷内府所收藏,其有王珣署名落款的,这件则在晋贤十四帖中,为民藏李玮所收藏。晋贤十四帖不是装一大卷,而是单张单帖,各表各帖。刘涛在他的《晋贤十四帖》的前尘往事中写到“苏轼也曾前往李玮家观赏这卷晋人帖”。但是我们发现,苏轼所见到的晋人帖与米芾所见到的晋贤十四帖,其中有个别帖是不同的。苏轼见到的晋人帖中有谢鲲帖,但是这件谢鲲帖并未见米芾提及。晋贤十四帖如果是合装为一大卷的话,那么,苏、米二人所见的晋贤帖应该是相同的,就不会出现苏、米二人所见晋贤帖是不同的这种情况了。由此可见,不论是苏轼所见的晋人帖也好,还是米芾所见的晋贤十四帖也罢。在当时李玮家中的晋帖,都是单张单帖,各表各帖的。李玮给苏轼看的晋帖,与李玮给米芾看的晋帖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可以看出当时在李玮家的晋帖都是以单张单帖,各表各帖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有人说《平复帖》、《伯远帖》曾装于《晋贤十四帖》大卷中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既然苏轼也曾前往玮家观赏过晋人帖,那么在李玮家的这件复出本王珣《伯远帖》,苏轼必然也会见到。这就给苏轼的造假提供了造假的素材。苏轼在李玮家见到了复出本王珣《伯远帖》这件素材之后,又得知在宋徽宗朝廷内府所收藏的书画藏品当中,恰好没有王珣《伯远帖》,于是苏轼便萌发了造假的念头。开始做造假的准备,首先是纸张。苏轼没有晋纸怎么办?于是他千挑万选,选择了一种不容易被人察觉到的,而且让人看不出来是哪个朝代的纸,作为他造假时的用纸。另外在笔法上尽量远离自己平时习惯写字的笔法,为防万一特意在帖尾写了个“临”字。至于有人说故宫《伯远帖》中有唐人印,其实那就是宋人印。因为造假者在李玮家所见复出本王珣《伯远帖》时,看到复出本王珣《伯远帖》中有两枚印章,因此造假者在造假时就没有忘了,也要在赝品《伯远帖》中留两枚印记。因此就伪造了这两枚宋人印。目的是真相一旦败露,便可栽赃于唐人所临。之后,苏轼作为厚礼献于了当朝皇帝宋徽宗赵佶。我们将这件赝品《伯远帖》与复出本王珣《伯远帖》放在一起,对照比较后,就会发现,不用米芾鉴定,任何人都能看出来赝品《伯远帖》是“而无一笔诡于正”的。
事实证明,现存的陆机《平复帖》和故宫《伯远帖》,都不在晋贤十四帖的范围之内。我们今天之所以看不到晋贤十四帖中的任何藏品,就是因为晋贤十四帖老早在宋未就已经随他们的主人漂洋过海,颠沛流离谋生去了。反思,我们现在为什么少见晋帖呢?其实这不完全是因为兵、虫、水、火的原因,也不完全是由于外部势力的掠夺。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我们的古人自愿的选择了携带这些宝物,过早的就漂洋过海谋生而至。他们带走一件,这里就会少一件。今天我们之所以见不到真正的晋贤十四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现今复出本王珣《伯远帖》是复出在中国的境内,假如复出本王珣《伯远帖》是复出在中国的境外,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话,还会有几个人对复出本王珣《伯远帖》指手画指,说三道四呢?别看陈振濂整天讲什么魏晋笔法,魏晋笔法的。其实当真正魏晋笔法的晋贤十四帖等帖一旦复出问世,陈振濂根本就认识什么是真正的魏晋笔法。复出本王珣《伯远帖》就是晋贤十四帖中的王珣帖,对于复出本王珣《伯远帖》的复出,陈振濂不是照样的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吗?不过对于像陈振濂这样个别人的疯言碎语,我们也不怕,只要求他拿出证据来。

(责任编辑:wanshiq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