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教育 > 艺术评论
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十)
时间:2018-08-12 13:44 来源:号外艺术 作者:admin 点击:
黄宾虹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一道先生带您认识真正的黄宾虹
(八)、关于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之渊源的思考与解读之三——宾虹之“黑”肇端于“自然之性”。
“宋元人之画多积岁累月而成,浑厚华滋,不落轻薄促弱。余游川蜀,由灌县经玉磊关青城山中,朝夕所见,林峦烟雨,隐显出没,无不摹写,草稿置囊橐中,归而乘兴挥洒,笔酣墨饱,益见自然”,“前十年,余蜀游,曾历数寒暑,经嘉州跻峨眉山至灌县,宿青城轩辕峰,由广安探天池,沿渠河出渝州,图山灵真面”,“甲戍、乙亥、丙子三年中游蜀粤归,得写画稿千余纸”,“高房山夜山图,余游黄山、青城,尝于宵深人静中,启户独立领其趣”,“北宋画家多写巴蜀山水,雄奇伟异,千变万化。此为青城道中小景”,“宋元名迹,笔酣墨饱,兴会淋漓,似不经意,饶有静穆之致。此余蜀山纪游,参以古法为之”(以上见《黄宾虹文集 题跋编》)。
1932年秋,时年69岁的黄宾虹应友人之邀入蜀游览、写生、讲学,至次年夏秋之间返沪,历时一年。这次巴蜀之行黄宾虹得写生画稿有千余幅,诗七十余首,回到上海后黄宾虹书录《蜀游杂咏》一卷,石印后分送诸好友,并有岭南画家潘飞声和新安乡贤许承尧分作的两篇序。潘氏称之“得山川之助,灵异所钟”,将黄宾虹这次入蜀比拟为“少陵入蜀,山川益著;东坡渡海,文字更奇”; 许氏羡其“遍览山川之奇”。细审潘、许两家之言,是在言其诗,亦是言其画也。黄宾虹是诗人,更是画家;或者说,黄宾虹首先是画家,然后才是诗人。巴蜀之行,乃黄宾虹之以造化来认证自己于宋画中所领悟的画理也;换言之,黄宾虹此行,乃其将“合于吾人之心”的富于“黑”趣之美的宋画,求证于巴蜀大自然山水的幽邃深厚之美之行也。故其诗云,“金碧李将军,水墨王摩诘。荆关南北宋,合体无优绌。……峨山瘦且秀,天绘巧施设。请穷十日游,徐参画中诀”(《峨顶》),“宁封昔栖真,青城两千里。……坐对欲忘言,冥搜兴未已。……匪矜汗漫游,聊悟清净理”(《青城宿常道观》),“图写嘉陵江,绝艺唐画史。……蜀游我经年,寻流考原委。……楼台灿金碧,将军呼大李。或者澄夕辉,淡宕秋烟紫。磊落莼菜条,吴装清复尔。院体内供奉,形肖遍尘市。坐令损华滋,元气尽凋萎。夏阴今OO ,流水还弥弥。云山董巨笔,浏览想经此。上承王右丞,下启米漫仕。破墨创雅格,南宗不祧祀。平淡宜永年,娱老无奇诡”(《嘉陵江》)。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正如苦瓜和尚石涛所言,黄宾虹与巴山蜀水神遇神交神合,从而感知山川变化,求证宋人画理,领略山川精神,参悟自然内美,将其笔墨精神深深地植根于造化大道,以顶门独具法眼的大智慧选择了“黑密厚重”的艺术语言,而“夺”造化内美。“破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雨中游青城》),“沿皴作点三千点,点到山头气韵来。七十客中知此事,嘉陵东下不虚回”(《题蜀游山水》),“秋寒瑟瑟窗牗入,唐人缣楮无真迹。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题画嘉陵江》),看来,具有浓重暗色的雨山、夜山、晨昏或云雾中的山,是格外得到黄宾虹的青睐并入其法眼的,成为其最擅长最经常的入画粉本,因此也完成了黄宾虹绘画人生之中的“以造化合古法”的历史使命;尤其是“青城坐雨”“瞿塘夜游”两次特殊的经历,更是作为触发黄宾虹之独特生命感悟和美学境界之升华的重大契机,而成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段佳话。“入蜀方知画意浓”,这一个“浓”字,就是黄宾虹越来越明确的美学追求,越来越鲜明的画学风格。自此之后,玄学的“黑”韵,即为黄宾虹所挥洒的淋漓尽致,兴会无穷,而这一个“浓”字则俨然成为其“黑密厚重”笔墨语言风格的绝妙注脚;随之黄宾虹也彻底改变了古人之钩皴法,而是喜以积墨、破墨、泼墨、宿墨、焦墨等诸多墨法交相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水墨淋漓,合山川浑厚与草木华滋为一体,以之图写天地万物造化山川之生机。其笔墨饱含着“写将浑厚华滋意,民物欣欣见阜康”的民族文化精神和“仁人爱物之心”的博大胸怀,体现着“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画写出万物之物,乃传其内涵之神”的旨在“内美”的美学审美取向。 (待续)
 

(责任编辑:wanshiq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