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教育 > 艺术评论
王进玉:艺术教育不是儿戏
时间:2018-05-26 13:3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当下,无论是市场上的美术类培训班,还是一些专业院校,基本都是在统一标准、模式下,用千篇一律的方法把死板的技法技巧等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吃“大锅饭”,而非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也正是为什么当下很难真正培养出艺术大师、大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古人在艺术教育方面,主要采用师徒传授的方式,即一个老师一辈子只会带一个或几个学生,不像现在一茬又一茬,算下来要带成百上千个,不仅精力顾不过来,也很难具体摸清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更不可能进行持续地、个性化地点拨与教学,从而也忽略了他们的个体差异、个性特点。

  尤其是一些美术院校,很多老师甚至把自己的学生当成了试验品,总希望自己的一套理论以及作品的风格面貌等能够被完整复制并传播。很多学生似乎也心甘情愿模仿老师,并以此为能事。因为通过模仿老师的作品风格,能够走捷径,较容易达到作品入展以及被市场认可等目的,比自己摸索要便捷得多。由此可见,如今一些学生是多么功利。

  据悉,此种情况已成为当下一股不良风气。从众多师生展及全国展上便能明显感受到,即使不看题款,也基本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件作品出自哪所院校的学生之手,具体学谁的风格,走谁的路子,很是可悲!

  至于社会上庞杂的培训机构,大都以盈利为目的,并热衷于艺术考级,也很少顾及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性问题。只要能收到学生赚到钱,开培训班的目的就算达到;只要能让学生过级,家长们自然满意,机构也便认为是所谓的培训成果。试想,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真正做好培训呢?

  如今,艺术考级,尤其是美术书法类考级备受争议,褒贬不一。笔者对此也持反对态度。须知,艺术不像其他门类,它没有固定标准,也不存在权威可言,它是多元的、多样化的,甚至有无限的可能,不能用一个标尺来要求、衡量。老师们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培养和发挥他们独立观察、思考与动手创作的能力。

  另外,不管是院校教育,还是社会培训,都不能有太强的功利性、江湖气和铜臭味,更不能违背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不负责任的同化式、速成式教学,务必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所谓速成,其实和打激素、催熟等手段没任何区别,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学生学到的只会是表面功夫、假把式,对艺术的精华、精髓则很难有深入理解和掌握,长此下去,将对学生成长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的确,艺术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难,也更需要智慧,需要灵活把握。作为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仅要知道具体教什么,还要知道究竟该怎么教,这是一门学问,不是儿戏,绝不能胡来。

  作为学生,尤其是专业院校的学生,也应该清楚自身天性与个体意志对艺术的重要性。西方有句谚语叫“只有背叛自己的老师,你才能当老师”,也有句名言叫“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其实这都在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个性、思想和判断。在做人上,必须规矩本分,要有原则和底线,但在从艺上,就不能太老实,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无论是创作思路、作品风格,还是具体表现手法等,都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立、鲜活的东西存在。(注:本文作者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

(责任编辑:wanshiq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