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教育 > 艺术评论
由故宫《伯远帖》看“三希”之首《快雪帖》之思考
时间:2017-12-01 16:2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启功以非摹是写为依据,将故宫《伯远帖》认定为真迹。不由的使人联想到,假如“三希”之首的《快雪帖》同样也是非摹是写的话,那么《快雪帖》是否也会被启功认定为真迹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与探讨的问题。启功在《晋代人书信中的句逗》一文中写到:这里除前后写信的人名和受信人张侯(候是尊称)外,“快雪”等8个字,也很明白,只有“未果”等7个字不易点断。这正是那位朋友垂询的问题。我学书法,也曾不止一次地临写这个帖,也曾对这7个字的句逗感到困惑。后来从“力不次”得到初步的解释:回忆幼年时,家中有婚、丧诸事,有亲友送来礼物,例由管账的人填写一张“谢帖”,格式是右边印一个“领”字(如不能接受的礼物,即改“领”,写一个“璧”字,表示璧还),中间上端印一个“谢”字,下半印受礼家的主人姓名,左边空处由管账者临时写“力若干(付给力的酬劳钱数)”。这个“力”即指送礼人。当时世俗称卖劳力的人甚至称为“苦力”,文书上即写一“力”字。联想到帖中的“力”字,应该即指送信人。又按古代旅行,走到某处停下来,称为“次”,表示旅程的段落。杜甫诗有“行次昭陵”一首,即是“行到昭陵”。那么“不次”当是不能停留,需要赶快回去,所以王羲之写这短札作答复。
    再看“未果”当然是未能达到目的,未能实践约会一类事情的用语。事未实现,自然心怀不畅,那么“结”字应是指心情郁结。这样系联的解析,大致可能差不多了。只有对方究竟要约王羲之作什么?就无从猜测了。
    以上是启功关于《快雪帖》文章内容的解析,笔者对这个解析并不认同。笔者认为《快雪帖》距今有一千六百余年之久,在这当中由于王羲之的名气,不断的有人传抄、临摹,距原作差别很大。单就以此帖论此帖的作法。是被传抄,临摹者牵着牛鼻子走的作法。对此下面谈一下个人看法供读者参考。
一、[题解]
《快雪帖》原本写的是王羲之给收件人立下的一个保证,这是一件完整、规范的保证书。是实用文的文章体裁,是保证书的书写格式。内容写的是在去年寒冬腊月,新春佳节之前的某一天,王羲之曾对收件人作出过一个承诺。第二年收件人以承诺的字据要求王羲之兑现履行自己去年曾经作过的承诺。
王羲之安慰收件人要安心等待,不要着急。王羲之认为条件还没有成熟,还需要再等一等。表示自己会善始善终的,一定会给收件人一个满意的交代,并且保证不会耽误收件人任何其它事情的。后面是保证人王羲之签字,和证明人山阴张侯作为证明人的签字。
     二、[分评及译释]
羲之顿首:快雪时睛佳
羲之顿首:又到了快要下雪的时候了,眼看着新春佳节
                       想安
就要来了。回想起去年腊月我对你所作出的承诺,请你安心,
      善   未果为
我会善始善终的。不过目前条件还没有成熟,为了这件事情
结力不次
早些有个了结,我会竭尽全力的去做。保证不会耽误你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其它任何事情的。保证人签字王羲之顿首,证明人签字山阴张侯。
(快:快要、将要,指时间。睛:眼珠,指眼睛。佳:美、好,指春节。善:善始善终,指事情从开头到结束。未:没,指没有。果: 果实,指成熟后可供食用的一种植物体。结:了结、解决,指结束(事情)。力:尽力、竭力争取之意,这里指脑力。次:位置,指位置的排位,如次要、次子、次品等,第二之意,这里指耽误主要事情为次)。
从《快雪帖》文章内容上分析,《快雪帖》共讲了三个问题:(一)“谁”(二)“什么事”(三)“怎么办”。
(一)“谁”主人公——王羲之。
(二)“什么事”收件人出示王羲之早先所作承诺的字据,要求王羲之兑现履行以前所作出的承诺——讨说法。
(三)“怎么办”立保证,竭尽全力保证不会耽误收件人其它任何事情——表态度。
从《快雪帖》书写格式上分析,《快雪帖》共讲了四项内容:
(一)立保证的时间。是王羲之作出承诺后,第二年寒冬腊月,新春佳节前的某一天。
(二)立保证的原因。是没有兑现履行自己以前的承诺,收件人要求讨个说法,为安抚收件人不要急躁。
(三)立保证的决心。竭尽全力,保证不会耽误被保证人其它任何事情。
(四)立保证的严肃性。有保证人王羲之亲笔签字和见证人山阴张侯作为证明的签字。
《快雪帖》依照人们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断出当时现场的画面是,《快雪帖》由保证人王羲之书写并签字后,交付证明人山阴张侯。作为见证人证明此帖所写真实、可靠并签字后,由山阴张侯再交付被保证人,即收件人收藏保管,当时三位当事人均都在现场,此帖书写是当场所为。
三、[总评]
《快雪帖》用文字的形式证明了,我国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有了一整套,解决民间民事纠纷事件行之有效的方法了。分析《快雪帖》的文章体裁和书写格式,不难发现,这是一件完整而且实用的保证书。结合启功在《晋代人书信中的句逗》一文中,对《快雪帖》的评论,有理由认为,启功对《快雪帖》的评论完全是错误的。理由是:
    (一)《快雪帖》根本不是一封信札。
    (二)山阴张侯也不是受(收)信人。
    (三)“力”在这里并不是指送信人。
    (四)“次”在这里也不是表示旅程的段落。
    (五)“未果”在这里当然不是指未能达到约会的目的。
(一)《快雪帖》根本不是一封信札。信札的受(收)信人的称呼应当写在帖文的首部,不应当写在帖文的尾部。即同时代王珣《伯远帖》便是如此,写在首部是表明,此帖内容首先明确要跟谁讲话。其次是正文,正文首先要先谈对方的事情,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最后是希望、要求或再联系等事项。晋王珣《伯远帖》就是这么写的。
(二)山阴张侯也不是受(收)信人。这是一件保证书,按保证书的书写格式,保证人以及见证人的签字是应当写在帖(信)尾部的。保证书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个是调动和促进保证人积极地履行自己的保证,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保证中的各项要求。第二个是有一定的约束力。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解决民间、民事纠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有证明人作证监督的情况之下,更进一步的保证了具体行为加以实施的动力。同时也削弱了被保证人思想上的顾虑。
(三)“力”在这里并不是指送信人。在这里“力”指的是保证人要竭力、全力的想方设法开动脑筋的意思。在这里“力”指的是脑力,并非是指体力。并不是启功所讲“力”指的是送信人。
(四)“次”在这里并不是指表示旅程的段落。在这里“次”指的是位置。即所在位置的排位 ,第二之意。如:次要、次子、次品等。启功举例杜甫诗有“行次昭陵”一首,同样也是讲“次”表示的是位置。是说杜甫行到了昭陵的这个地理位置。并不是说杜甫行到昭陵后的这个段落的里程。
(五)“未果”在这里当然不是指未能达到约会的目的。在这里“未果”指的是还没有成熟的果实,指客观条件还没有完全具备,这件事情还需要时间再等一等之意。启功讲“结”指心情郁结,这个解析与前面的“为”字,与后面的“力”字脱节。心情郁结与前面的“为”毫无关联,也与后面的“力”字也毫无关联。
启功讲《快雪帖》是一封信。但说不清这封信的信文内容究竟讲的是什么。启功说故宫《伯远帖》是真迹。但同样也说不清故宫《伯远帖》帖文内容究竟讲的是什么。这两个帖子,启功只留下了《晋代人书信中的句逗》中个别字含含糊糊的所谓解析。如果说故宫《伯远帖》是因为帖文有误而无译文的话,那么《快雪帖》呢?是单单的摹与非摹的原因吗?毫无疑问,问题就出在人们在传抄、临摹古帖时,不经意将古帖中个别字错写的原故,以至帖中出现个别错别字的现象。如果被摹的母本上有了错别字,那么摹本上肯定会出现错别字。古代书法作品,不但表现的是古人的书艺水平,更重要的是它记录了一段历史,通过书法作品来了解这段历史。这才是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古代书法作品真正的目的。
唐代褚遂良《右军书目》记载:行(草)书部“五十八卷”第十一卷著录“羲之顿首,快雪时晴、六行”。这与现《快雪时晴帖》相比行数不合。
明代李日华撰《六研斋二笔》云:“晋尚清言,虽片言之字亦清,快雪帖首尾二十四字中,字字非后人所能道,右军之高风雅致,岂专于书邪?”
由此可见,唐代褚遂良所见《快雪帖》乃是王羲之早年对保证人,即收件人所作出承诺的字据共两行,加之王羲之的保证书《快雪帖》四行,共六行。以此推知褚遂良所见这六行《快雪帖》正是当时的临摹本。
明代李日华所见《快雪帖》乃是以其后临摹本中又复摹的摹本。明代李日华认为“山阴张侯”这四个字,不是王羲之亲笔所写,故而认为《快雪帖》首尾二十四字。

(责任编辑:wanshiq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