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教育 > 艺术评论
王进玉:院体画与文人画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时间:2017-06-05 21:1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我们在谈论中国古代美术史时,经常会提到院体画和文人画。众所周知,自文人画出现以后,历代对院体画、文人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多有论述。但我发现其中很重要,也总会使大家产生不解和迷惑的一点,便是它们在绘画本质上情感表达的差异性问题。弄清这一点,对创作中有关写实和写意的正确认识与区分,也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我们知道,院体画和文人画在创作中都主张形神兼备、主客观统一,也均注重情感的表达。但是,院体画更加强调形似,强调绘画的写实性,以形写神,甚至以形写神之神。换句话说,它更加偏重于审美客体的神似,力求尽可能完美地呈现出绘画对象的神态和情感。而文人画则更加强调神似,强调它自身的写意性,以神写形,甚至以神写形之神。也就是说,它更加偏重于审美主体的神似,力求表现出画家本人的思想律动与精神感受等。

所以历代的院体画家们,在创作时大都会从审美客体的角度和立场来进行思考、着手,他们有意无意地会倾向于对所绘对象的再现。而文人画家们,则更多会从审美主体的思想、情感出发,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倾向于画家自我心灵、精神的表达与表现。

另外须补充一点,对于写实和写意,我的个人观点是,其最大的区别并非只在“实”和“意”这一简单的画面呈现上,还要在“写”上,要更加看重和分析绘画者在创作时是否真实地“写”出了情感,以及要分辨出这份情感究竟是理性,还是感性;是理性多一些,还是感性多一些;是倾向于审美客体,还是偏重于审美主体。务必须知,外在的形式表现并非其唯一的判断标准,即便工笔画也讲究写意性,也强调内在的写意精神,关键还是要看画家本人对创作的理解,以及创作时的状态。(注:本文作者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


王进玉
     笔名天遥,安徽宿州人,现居北京,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书法家。现为中国新水墨画院研究员、研究部副主任、西泠印社《发现》评论丛书执行主编、新浪网评论专栏作家。
     其在报刊、杂志、网络等专业性媒介发表艺术评论、诗词、散文、杂文等百余万字。出版有评论集《发现》、诗文集《爱在继续》、书法集《王进玉自作诗词书法》等多部,并曾举办个人自作诗词书法展等。《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日报》《杭州日报》《美术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华英才》《艺术中国》杂志,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新浪网等众多主流媒体对其文其艺给予了相关报道,被权威媒体及圈内人士评价为“最具艺术典范的青年艺术家代表”“最具新锐思想的青年评论家代表”。
     著名学者、书画大家冯其庸先生评价其说:“安静好学,谦虚聪敏,德才兼修,很难得。望持之以恒,博学笃行,必将大有作为。”著名作家、中央文史馆馆员梁晓声先生评价其说:“进玉很正直,有抱负,有担当,有才能,这在他的诗词、文章,以及他的书法作品里都能看出来。所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其艺术评论代表作品有《疲软的中国当代艺术》《危险的中国当代书法》《成为书法家,你够格了吗》《谁扭曲了艺术家的脊梁》《丑态“江湖”几时休》《立身养气为当今绘画之第一要务》《虚假的跪拜,折寿了谁》《书画家轻文重墨是时下的悲哀》《切勿盲目地追求和模仿西方抽象艺术》《艺术创作需要情商的参与》《能工巧匠未必是艺术家》《工匠精神不等于艺术家精神》《谈有关艺术与评论、艺术家与评论家的相关问题》等,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和讨论。

(责任编辑:wanshiq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