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策展和过去相比,变化的是主题和形式,不变的是核心价值和组织架构。正如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展览陈列部主任冯令刚所说:“今天的策展和过往的策展,本质上是一样的,无非是不同的命题,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策展方式是一以贯之的,不会变化。”那么,组织一场展览,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分哪几步进行?注意哪些细节?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通过对9位策展人的采访,梳理出当下策展的操作方法与创新。
Part1 确定主题与艺术家 先确定主题还是先确定艺术家?一般取决于策展的目的。据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艺术总监徐航介绍,策展的模式很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先有主题,然后再找合适的艺术家;二是针对某一种艺术风格,先找到一批艺术家,然后围绕这些艺术家,提炼出一个主题;目的不一样,顺序也不同。 主题的确定,以能够引领学术前沿为佳。通过主题策展,关注一个新的艺术群体、发现一种新的美术语言、带动一批新的艺术家。如近日开展的“演绎——从书写到观念”展览,据策展人陈俊锋介绍,此次展览将目光聚焦于对“汉字”的当代性有所关注并形成发展的艺术家作品,“这些艺术家原本都较知名,但一直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将他们贯穿起来、呈现出来。这个脉络一旦树立清晰,大家就能明白他们所做的努力。这种梳理其实是一种价值的呈现,一方面,学术价值能被大家清晰地看到,另一方面,从艺术商业的角度来说,商业价值也会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再如2014年策划的“重构意象——当代意象油画邀请展”,据策展人金峰介绍:“当时的情况是,当代油画在走下坡路,很多画家没有方向、很迷茫,当代艺术进入调整期。于是我思考,中国油画到底该走什么路?由此策划了这次展览。” 艺术家的选择须做好事前研究与沟通。对于参展艺术家的邀请,需要提前做好功课。据雷祺发介绍,策展人就策划一个展览来说,首先要不定期地走进艺术家工作室,与关注的艺术家保持联系;一方面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另一方面触摸感知艺术家的思想深处,即他在想什么问题。索卡艺术中心展览主管孙艺玮同样十分认同:“我将我感兴趣的艺术家作为个案研究,长期观察他们艺术创作的生长状态。”之后,就可以引导艺术家针对主题进行创作或根据主题挑选作品了。 Part2 选择资金运作模式 与过去相比,如今的策展在资金运作模式上有所变化。一方面,过去的赞助商一般只要求冠名展览,而如今他们更倾向于将部分参展作品作为回报;另一方面,过去不少群展,是由参展艺术家共筹资金,如今这种模式已不多见。据徐航介绍,如今资金运作的模式很多元,画院和机构都有自有资金,而社会上的策展人需要自己找赞助。 寻找赞助商。独立策展人办展,一般要寻找赞助商出资,以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作为回报。这时的策展人承担了经纪人的角色。实际上,在我国很多展览中,策展人并不需承担这样的职责;更为常见的模式是,一家机构出资办展,找到一位策展人来主持,这时的策展人更像是“学术主持人”,负责提出创意、组织研讨会、布置展览等。 机构自有资金。常见于国家公立艺术机构。比如恭王府,据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展览陈列部主任冯令刚透露,恭王府的策展行为与市场无关,策展费用都是自有资金,目的是对社会公众进行艺术引导和艺术反哺,因而更加注重社会效益。 艺术家个人出资。通常情况下,已经有一定名气的艺术家有时会选择个人出资办展,策展人也就无须寻找赞助商了。此外,艺术家个人和赞助商共同出资办展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Part3 制作画册及宣传 制作画册是策展的必备步骤。据陈俊锋介绍,一般来说,选定合适的作品之后,就应该编一本画册了,通常是在展览开始前一个月左右制作画册。 那么,画册应呈现哪些内容呢?首先,要在画册中对每个艺术家进行阐释。其次,为了更好地解读艺术家的作品,可以将画家的辅助画品,如速写本、素描、写生等放入画册。据李学伟介绍,速写本、素描、写生等能间接表现画家的师承、风格的转变;如果只印刷画展作品,则仅展现画家某一阶段的一种风格,较为单调。此外,还可以介绍艺术家背后的生活,放入更多的照片。徐航认为,这些对观众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因为大家往往好奇名家的人生经历。他还提出,应该更多运用新媒体手段对展览进行宣传。未来,画册或许不再是纸质,而是电子形式。 Part4 布展 武汉合美术馆策划部主任仇海波说:“展览前期其实是最忙的时候,工作量几乎占了整个展览的80%。”可见策展前期准备的重要性。布展作为前期准备的最后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布展才能更好地达成展览的效果呢? 如今,随着美术馆、画廊的大批涌现,展览的场地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对于布展来说,外部环境已经不再是问题。策展人思考更多的是,如何通过创新,体现展览的主题,吸引观众的注意。 技巧一是把握好展示节奏,展现艺术家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作品。李学伟透露,展览要想获得更好的效果,就要对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分区呈现;如果有条件,最好展现画家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作品,这样易于观众了解画家创作风格的形成过程。如果都是统一风格的作品,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策展人要用作品风格的变化来调整节奏。 技巧二是创造与主题相契合的展览情景。以恭王府的“情景式展览”为例,据冯令刚介绍,2014年举办的“禅境——吕章申、范扬写禅绘禅作品联展”,一方面发挥恭王府自身作为古建筑空间的优势;另一方面,展示吕章申书写的诗词,同时展示范扬创作的与之相配的绘画作品。当观众来参观时,一边读诗,一边看画,在脑中呈现出情景,从而进入一个由书法、画作、环境共同组成的情境之中,更好地理解展览的主题。 技巧三是跨界策展。如徐航在中国美术馆策划的“写影写意:名家、名影、名作当代艺术大展”,就是一个中国画与影像相结合的展览。在策展中,他邀请摄影师用一年的时间对参展的90多位艺术家用黑白胶片拍了肖像照片,并在美术馆一进门的展厅里设计了肖像展的环节,效果很好。此外,他还制作了一个视频,在展厅循环播放,吸引观众的注意。 Part5 举办开幕式及研讨会 开幕式之前,策展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全部完成,诸如作品运输、嘉宾联系、展览场地方确认等会务工作,琐碎而繁复,需要策展人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对此,湖北嘉宝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嘉宝美术馆馆长邢媛媛深有体会:“展览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密的制定执行,一个环节的疏漏可能会导致后续一系列的错误。所以策展除了需要思想上的火花和学术的提炼之外,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与此同时,研讨会将被提上日程。如今,研讨会已经成为了策展的必备环节。但不少策展人对于研讨会的形式有着不同的看法,金峰就提到他策展时很少举办研讨会,“因为现在的研讨会太虚无,缺少实际内容,缺少批评。艺术家之间、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主动互动,比研讨会的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