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号外访谈
在“大道”和“小道”中直行 ——采访邯郸籍书法家封俊虎
时间:2017-07-10 22:3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封俊虎先生在辅导东乡族孩子书法

在“大道”和“小道”中直行
——采访邯郸籍书法家封俊虎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唐勇力曾这样称赞他,书法学习没有数十年的功力是拿不到台面上来的,除了功夫还要有天赋,写好书法是很难的一道题。他偏偏解开了这道题,进入了自由天地之中,他的书法笔力刚劲有力,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浩然之气,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俊虎的书法真纯质朴,赞也!
有人说他是“书痴”,更有人称他有“书癖”,还专门为此题书。他以行草书驰名海内外,也是张裕钊书体教育与传承的有力促进者。他曾受邀在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地演讲,他提出的“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应该拿起毛笔来”、“汉字是全世界华人联系的纽带”等观点备受瞩目。
他在书法中寻求真我,体味人生的意义。他不断求索,挖掘书法的精髓,传承书法的真谛。他就是邯郸籍书法家封俊虎。
《题屏》宋 刘季孙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523x473mm
书缘
1962年12月,封俊虎出生在邯郸魏县一个木匠世家,父承祖业,以木工手艺闻名乡里和周边,同时也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受父亲的影响,他在很小的时候便萌动了对书法的艺术兴趣。“那时,周围的邻居每年都会找我父亲写春联,我就站在一边帮忙抻纸,心想将来也要像父亲一样能为大家服务。”
封俊虎的第一位书法老师是著名书法家李守诚先生。他说:“我在邯郸读书时,看到大街小巷到处是李守诚先生书写的牌匾,每到一处我就比划,就揣摩。曾经为了得到一本‘南宫碑’的字帖(张裕钊体),苦思冥想了很多办法,把邯郸老城区‘回车巷’的石碑拓下来做字帖。此后,在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了进一步的书法学习。老师时常教导我要‘不分南北,不主一家,师于万物,回归自然’,此言后来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自此之后,他开始了书法的游历,遍访名家,如启功、杨仁恺、张海、黄琦、李铎先生等。诸位先生博学多识的治学精神和虚怀若谷的高风亮节令他受益良多。启功先生赠与的“只顾攀登莫问高”,张海先生的“纵横取法、上下求索”和李铎先生的“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谋,雄关伟岸好凝眸,纵横海宽山秀”等箴言,一直激励着他前行,也让他在书法的认识上不断加深、思想上不断超越、创作水平也不断提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
苦练
每个国人从小到大都离不开写字,也都被书法艺术影响着。现在老百姓也还是习惯“以字取人”,常说“字乃人之衣冠”、“品德不高,落墨无法”,认为写好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可给人办事认真,品性优良的印象。而写好字,必定是要下一番苦功的。
封俊虎说,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门技术,要有量的积累,才可能有质的飞跃。没有忘我的精神与动力,没有如痴如醉的积淀,舍不得下苦功,就很难继承,很难言新。
他从小练习书法,时间已让书法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书法要抒情达意,因而越写越难。在他彷徨、痛苦,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临临帖、读读书,就跨过去了,临帖时这些困难都忘记了,读书则能有新的启示,新的收获。孔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书法“乐”的天性,加强了他的探索精神,不断探索与自己心灵最契合的艺术模式。
在被张裕钊书体引领步入了书法殿堂后,他渐渐扩大了自己的临习范围:在魏碑方面,临习了《元燁墓志》、《石门铭》、《郑文公碑》;在隶书方面,临习了《张迁碑》和《石门颂》;在小楷方面,临习了《灵飞经》和钟繇的“三表”;在行书方面临习了被誉为“天下第二、第三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和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以及《敦煌写经残卷》,《陆机平复帖》,《出师颂》等;在草书方面,以《祭侄文稿》的笔意为基础,上溯张旭怀素,并至汉代的张芝,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尺牍寸纸,几经磨练,终有继承与发展。
可以说,他的学术之路很正,即是张裕钊书体——行书——草书,这样一个基本过程。草书是书法艺术的极致,是书写的极致,是抵达内心灵魂深处的书写,根基与天性是学习草书的必要条件。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与书法为伴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学书者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长期置身于有文房四宝、笔洗、笔架等一系列相关的陈设环境中去,就会被中华民族优雅的文化氛围所浸润,得到身心的净化与舒畅。“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所以说,有书法的生活是绿色健康、靓丽诗意的,能帮助人们修身、修心、厚德、感恩、自强、精进。
俊虎先生对儒、释、道非常感兴趣,在作品的境界上体现更多的是禅的境界。这也是他近来选择了很多禅宗题材创作的原因,从内到外,他都在追寻禅宗的那份宁静、大度、和谐和包容。

《梅花绝句》南宋 陆游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215x470mm
传承
封俊虎说,全世界的艺术门类众多,惟有一种艺术是中国所独有的,就是书法。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指纹”。古人说书法是“小道”,指的是技法方面;书法同时也是“大道”,指的是它表现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哲学、中国的伦理价值以及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等。
所以他提出,“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应该拿起来毛笔来”。
毋庸讳言,在全球化日趋加快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都必然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问题,我国当然也不例外。文化由于拥有改变人们精神世界、进而改变现存秩序的能力,所以具有一种十分潜在又非常强大的战略意义。可以说,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而实际上,国粹文化,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保持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证。从全世界来看,人类文化是多元的,保护和发展好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也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人类文化杰出样式的保存、传承、发展的责任。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唐代高适《醉后赠张久旭》)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通观中国历史,书法在化育民族精神、培养道德人格和铸造文明品格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国的文化和文明能够生生不息,继而发扬光大,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书法艺术的传承。
教育启迪文明,艺术影响生命。或许,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有多成功,也不在于他是不是一根稻草,而在于每一个成功者、每一根稻草都在发出向善向好的力量。
封俊虎先生还是一名书法志愿者,他经常利用公休假,背上行囊,到边远地区传播传统文化。他到过甘肃东乡族诺尔寨子,给学生们上书法课;到过甘南堡子清真寺,教回族的孩子们写“风雨同舟”、“祖国万岁”;到过红原,用小刀割开矿泉水瓶倒墨汁,把毡子铺在草原教藏族同胞写“吉祥如意”、“国富民强”;到过藏区毛主席指挥腊子口战役的次日那旧居,教旧居的第三代主人桑杰执笔,手把手写字;他曾赴贵州金沙参加扶贫活动,收当地中小学美术老师为学生,解决师资难问题,使他们能将书法更好地教授给孩子们;此外,也积极参与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发起的公益活动,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他认为,虽然自己的力量有限,但影响了一个人,就可能传递给更多的人,如果越来越多的国人能够享受汉字的美好,热爱生活,热爱家园,那么和谐一定会抗衡暴力。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销)。(唐代张谓《早梅》)
在多年的习书生涯中,有一件事,封俊虎一直记忆犹新。2003年10月,他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办个人书法展,当时93岁的著名华裔教育家沈慕羽先生动情地对他说:“你来大马举办个人书法展,我们由衷地高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海外华人十分关注祖国的发展与强大。你来大马办展,能使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领略到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马来西亚的华族教育有重要作用。”
封俊虎说:“一个书法家,不但应该有文化责任——让书法艺术有序传承;还应该有社会责任——用书法这门艺术形式让人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他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文化,走到哪里他都很自豪,“我是中国人,我应该传播我们的文明。”
闯荡半生,他已享受了书法艺术给他带来的酸甜苦辣,享受了这个充满幻感而又真实的过程。他感觉到“名”与“利”与他渐渐远去,他常想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在书法方面获奖吗?不是!是担任书法方面的职务吗?也不是!关键是活得踏实,是百姓的口碑,要让自己的书法走向百姓,服务百姓,向社会有所回报、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刘圆圆《邯郸晚报》记者)

无边

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有良好的结果,否则根本上就错了。马叙伦遗训
 
(责任编辑:wanshiq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