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张成林
字桓仆、别署青龙山人、藻芜堂主。1955年生于河北青龙。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16 作品《沿河人家》入选“ 中国精神 - 2016 · 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 2016 作品《大山深处是我家》入选“吉祥草原 · 丹青鹿城” 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 作品《溪山滴翠》入选第三届“八荒通神 - 哈尔滨美术双年展”; 2016 作品《退耕还林》入选“翰墨青州 · 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5 作品《光明使者》入选“纪念潘絜兹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5 作品《弧光闪烁》入选2015“水墨彭城 · 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 2012 作品《路转峰回》入选“画说武当”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9 作品《十月葵花黄》入选2009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8 作品《金风万籁》入选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 2008 作品参加“走进学院 - 全国高校名师中国画作品邀请展”; 2002 作品《深山里的希望》入选“纪会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放笔得意 随心所欲
在当今花鸟画坛,从事写意花鸟的画家,大致朝着两个方向探索和实践,其一是在“变古为今”的潜能上下功夫,意在保持当代花鸟画的传统精神,反思前辈不曾深究的花鸟画传统,在立意、构图、笔墨和造境方面都对传统绘画程式有所突破,可称为传统的延续派;其二则是在扩展“引西润中”的范围上用心思,取法前人未曾涉及的西方艺术,旨在刷新当代花鸟画的面貌,可称为现代的维新派。正是上述两派画家的异向互补,推动着当代花鸟画的发展变异,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兴盛局面。——张成林写意花鸟画赏读 贾德江 按我以上的划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授张成林当属于第一类的传统延续派画家。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极力遵循文人画的写意传统,强调笔墨的情韵,重写尚意。所谓“重写”,就是用书法式的笔墨结构与笔墨律动,在状物的同时纵情抒写画家的感情与个性。所谓“尚意”,就是在不忽视物象生意与审美特征的前提下,表示“象外之意”的精神意蕴。细读他的作品,从中也不难见到徐渭的纵横排奡、八大的冷逸孤傲、吴昌硕的苍劲老辣、齐白石的朴直自然,以及黄宾虹的含浑无尽。然而这一切又都似有若无,欲显还隐,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它们早已被张成林的智慧之光融为一体而别开生面变古为今了。 作为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花鸟画家,张成林历经了半辈子的艺术苦旅。他出身农家,无显赫家世,无耀人学历,也无名师可傍。当他决定以绘画作为自己积极人生的航标时,便选择了一条苦苦地问学探道之路。他读的是中专,攻得是大学学历,即使他站在大学讲堂上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之后,他仍然赴京在中央美院攻读研究生课程。他总觉得底气不足,需要充电,需要补课,需要“精读传统和大自然两本书”(李可染语),为此,他付出了前后20多年的汗水与心血。 或许是他的童年的趣味,或许与他出身乡村的背景相关,他性喜花鸟画,尤其对大写意花鸟情有独钟,他喜欢那种笔意纵横、墨迹淋漓的艺术效果以及那种放笔得意的作画状态。他也深知中国花鸟画历经千百年的积淀而炉火纯青的写意风格,也绝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为求得个中三位,他曾痛下苦功,力攻“传统”这一关。他从研习当代名家张立辰入手,紧紧追及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而后任伯年、八大,再上溯徐渭、陈白阳,无非是“澄怀观道”,所得收益当然不止于“技”,根本的是“道”。是“道”对于“技”的引领和贯穿,是“技”对于“道”的体现与昭示。他对传统理解的最宝贵处,就在与他抓住了传统发展动力,那就是看到了师法自然的创造力,看到了走出自然的失败。所以,他在传统海洋中精熟了笔墨理法之后,便开始了自己演练和创造。他走进自然,走进鸟鸣花放的世界,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重视主观情感的观照与表达,将以自然为师与自我为本相结合,对中国画的气、韵、神、思、笔、墨等要素进行选择、取舍与整合,进行创意性的提炼与归纳。在他的花鸟画创作中,把对传统的认识、理解与感悟投射于其中,让作品中的花情鸟态等意象折射出大千世界的无比丰富情感,进一步逼近艺术规律与艺术本质。 张成林的花鸟画,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人写意画传统;题材是传统的,工具材料是传统的,那抒情写意的艺术手法更是与中国传统艺术一脉相承。但他们同时又饱含着我们时代生活的内容,能让我们体验到某种从前人的画作中未曾体验过的情感。他的画面里往往有一种很难说清的东西,站在他的作品面前,你总会感到仿佛置身于一种不能完全描述的氛围中。他的《春意盎然》《家兴子瑞》《雪里霞》《轻风摇曳》《春晚紫藤开》《别院深深》等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如许澄明的境界,生机勃勃,令人赏心悦目;他的《秋实四条屏》《金色年华》《五月榴花照眼来》《瓜熟季节》《样样好》等作品,瓜香果熟,大自然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倍感熟悉和亲切。他的另一类作品,如《秋趣》《收获》《飞黄腾达》《知足常乐》等,则以虫草与果蔬工写结合的手法,着力表现乡村生活的情趣和活泼泼的生命意识,与齐白石笔下的世俗情态有异曲同工之妙。题材平凡,联系着画家经历感受过的某种生活和境界,艺术手法不惊世骇俗,却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真挚感受的流露,洋溢着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表现着画家独到而敏锐的观察和体验。我们也由此看到了画家的文化观念和艺术追求。 就笔墨而言,张成林的画崇尚力量、气势、用笔酣畅而巧拙并用,用墨泼辣而苍润互动,设色明丽而色助墨韵,讲究物象结构的穿插之美,注重笔厚意丰的变化之美,追求清新、劲拔、朴茂的意趣,形成了他的花鸟画率真遒劲、刚柔相济、痛快爽利、亲切平朴的艺术个性。这个性不仅体现于他那得力于书法修养的潇洒畅达、挥洒自如的笔墨,也表现在他的作品的选材、立意和构图上。他笔下那风和日丽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硕大饱满的南瓜、石榴、葫芦、萝卜、冬瓜,在春风中绽开笑脸的藤花,在雪景中灿烂如云霞的红山果,以及山野中悄悄怒放的牵牛花无不洋溢着生的喜悦和欢乐,显示着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他善于运用笔的急速舒缓、墨的枯湿浓淡、布局的疏密错落和造型的开合揖让,营构或立轴、或横幅、或斗方等不同形制的画面,尤其擅长在细长幅中经营。那种强调传统分割空间极尽变化的趣意,那种注意密集长款题跋与画中景物相得益彰的诗情画意,那种相互比衬穿插带来的千姿百态,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撩人心弦的生命律动,与他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趋向互为表里,十分精彩夺目。 张成林于画,极主真情性流露,他笔下的一草一石、一花一鸟总是渗透着浓郁的情感。正是这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的情操,使他的花鸟画放笔得意,意从心出,总是能激发人们欣喜愉悦的情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缘于生命的感动,张成林的画发自真情,发自爱心,因而自然而然,直抒胸臆,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又以一种驾轻就熟、趣味纯正的写意画技巧表达出来。他的传统功力是令人称道的,既继承了宋元以来中国文人画注重表现画家的胸襟、气度、风范的传统,又吸收了文人画着意于笔墨、诗意、情趣的艺术手法,但他善于充分认知前人成就的锋芒,洞悉传统艺术语言和绘画样式对满足现代审美需要的局限,他力求找到“立于前人之外”的突破口和出发点。他的具体做法是,立足于对自然的真切感受,对传统花鸟画的艺术语言和画法样式进行分析于解构,或取勾勒,或取没骨,或墨色分明,或化机一片,使之与新的造型、新的形势、新的意境相结合。石涛所谓的“墨海中立定精神”“混沌中绽放出光明”,庶几乎近之。 面对张成林的画作,我欣赏他对艺术的执着与坚持的顽强,也赞赏他从“外师造化”向“中得心源”的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的可贵。我不敢说他的写意花鸟已尽善尽美,甚至于觉得精者极精而不精者亦未免失之于锁屑;我也不敢认为张成林的艺术道路与取得成绩可以取代别种旨在有助于中国画现代化的选择与探索,在艺术趋向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岂能满足一种单一的模式?但我可以肯定的说,通过“师法自然”推进“变古为今”之路,是张成林花鸟画行之有效的出新途径。循此路一直前行,张成林会有新的飞跃。 【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