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雕塑系第一第二工作室全体师生在作品《活着》前合影
2016年12月23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艺术再长征”,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序幕。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雕塑家王少军,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及雕塑系师生携雕塑新作亮相。 本次展览以“艺术再长征”为主题,通过多学科并举、集体创研等方式反映了中央美术学院在重大主题创作上的时代新象。展览以“坚定理想”、“正确方向”、“艰苦奋斗”、“团结一致”作为四大结构版块,赋予了长征精神以当代文化语境的转换。展览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新浪雕塑频道主要侧重关注了参展的雕塑作品并对主要作品的创作团队进行采访。 此次参展的雕塑作品集结了央美写实方向一、二工作室15位老师同学组成的主力创作团队共同完成,由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教授和系主任吕品昌教授带队,一工作室主任王伟及年轻教师牟柏岩,二工作室主任陈科,以及10位研究生、本科生同学共同参与,以“再长征”为创作主题——以“为老红军塑像为主线呈现长征壮举”,集体来到了历史现场,在人物、场域的真实触摸中再现长征。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接受采访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接受新浪雕塑采访时讲到本次展览筹备的意义:是对历史的重温,并将伟大的长征历史用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重现,形成雕塑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对当下高校的教育也是新的尝试和启发。此次创作是中央美术学院首次以大规模集体创作的形式来表现作品,在教学实践上也是一种新的探索方式。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使得老师和同学们在创作思路和创作方式上有跟多的突破和创新。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与作品《开始的地方》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接受采访,主要介绍作品《开始的地方》的创作初衷,主要是以一张老照片为题材,对照片内容的情景再现。这件作品是雕塑系师生在王少军书记和吕品昌主任的带领下,重新回到长征的始发地瑞金,了解历史背景,触摸人物事迹后,再经过半年时间共同推敲、协作而完成的系列作品,也是本次展览的一组核心作品之一。
左起:牟柏岩老师(中)、李展老师(左)、王明泽(右)
作品《开始的地方》主创团队牟柏岩老师、李展老师和学生代表王明泽接受采访,分享了他们的创作心得:6月份雕塑系师生一行重返长征开始的地方—瑞金,进行资料搜集,师生们被地域文化所影响,被历史遗留的物件所吸引,团队最终选取一张老旧的照片作为素材,展开创作。此次创作对于青年艺术家们来说触动很深,不仅能近距离触及到历史的痕迹,还能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历史人物最初伟大的革命精神,与众多老师的互动中,在思想上和专业上碰撞火花,反应到雕塑作品中。
《活着》主创之一陈科教授
雕塑展中另外一组核心作品是《活着》,主创陈科教授也接受了新浪雕塑的采访,这件作品主要是对一位百岁老红军的肖像刻画,并且这件作品是一件互动作品,观众可以手持一块泥,参与雕塑过程。红军大头像是一个象征,加泥的过程,是对先辈的致敬,也是新时代的“再长征”。 展览过程中还采访了参与雕塑创作的学生代表,他们认为我们年轻一代要铭记历史,并且要用我们的艺术语言对历史进行塑造,做历史的传承者。 布展掠影:
中央美术学院范迪安院长指导作品《活着》
王少军、吕品昌与作品《活着》互动
部分雕塑作品欣赏:
王少军、李博雍 《我的长征》83cm×53cm×110cm
王少军、吕品昌、王伟、牟柏岩、李展、李鹏飞、郭遥、黄翠、李博雍、田野冬雪、王明泽、王乐庆、邹达文 《开始的地方》(部分)
王少军、吕品昌、王伟、牟柏岩、李展、李鹏飞、郭遥、黄翠、李博雍、田野冬雪、王明泽、王乐庆、邹达文 《开始的地方》(部分)
展厅中的《我的长征》和《活着》
《活着》系列
王中 《过草地》 80cm×310cm×120cm
卢征远 《“一切都在”系列—长征足迹》
田野冬雪《行走的记忆一》
田野冬雪《行走的记忆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