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界聚焦
心性同构 大道形简——画家郭建国的戏墨人生
时间:2022-09-28 22:46 来源:号外艺术网 作者:King 点击:

中国画与戏曲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身份彼此交叉,并最终从彼此中获得审美的享受与艺术的营养。自古以来,不少大画家对戏曲艺术情有独钟。近年,戏曲人物画的发展之势越发浩大,画坛不断涌现出更多戏曲人物画家。

当代画家郭建国凭借纯熟的国画功底与独到的戏曲见解,寄以文人审美情趣,赋予戏曲人物画别样的韵味。在他的笔下简化笔墨衣纹,以夸张诙谐的手法表现人物神韵和故事情节,向世人展示东方艺术的魅力,戏如人生,人生如画,戏里人生尽诉画中永恒的戏曲神韵。

夸张变形以觅趣

郭建国出生在北方的农村,母亲喜欢戏剧,对剧目、剧情、角色、唱词都熟稔于心,在幼年时常跟随母亲看戏,《三国志》里的刘关张,《水浒传》中的好汉形象等,被戏曲演员扮相所吸引,惊叹其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引起了幼时的郭建国极大的兴趣。

对郭建国而言,戏曲不仅是绘画创作的重要素材,也是自幼养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自觉地承续了戏曲与绘画结缘的历史文脉,在名家辈出的当代画坛自辟一条蹊径。

在中国人物画谱系中,戏曲人物画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所谓“三两步千里江山,四五人百万雄狮”,其背后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郭建国笔下,他运用艺术表现上的夸张特点和中国画技巧结合起来,并借鉴了戏曲艺术的程式,随意点染,笔墨简练洒脱,形象生动传神,寥寥几笔已留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郭建国认为,中国画的魅力在于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具有无穷的可能性与创作空间。作为艺术家,要敢于主宰自己的作品,不要落入常态,走出自我,摆脱习气,方能廓开思路,画出新意。

东晋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强调画家要将对象的神采融会于内心。很多人喜欢把繁缛复杂的戏曲服饰纹样一一精描细绘,设色浓艳华丽。但郭建国却另开蹊径,抓其主要特征删繁就简,再进行适当艺术夸张,似是借鉴南宋梁楷简练粗放的“减笔”风格,寥寥几缕墨痕流动间,各色人物顿时跃然纸上,可谓是意造境生且境生于象外。

人们常说“心境即艺境”,高雅的艺术品表现的不仅是艺术家精湛娴熟的技艺,更是艺术天赋的奔泻,文化内蕴的释放,社会责任的担当。郭建国的作品以水墨画的艺术语言表现戏曲人物的瞬间情态,追求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情感意蕴的表达,一甩袖,一屈指,一瞥眼,一扬眉,瞬息万变的一招一式都有深刻理解和对美的特殊敏感,这也使他的画达到了耐人品嚼、嚼之有味的高度。

对物写生贵传神

戏剧人物画,是郭建国创作的方向之一。其题材还包括城乡百姓、宗教以及少数民族等,更加注重当下性、时代性的表现,画出了一批有情感、有温度的作品。

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一书中写到“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人物形象就像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具体可信,当代人物画既不是古人模式的翻版,也不是脱离实际的想当然,将“形神兼备”的功夫演绎得淋漓尽致,也非故纸堆里讨来,皆源于一笔下去是活生生的人物写生再现。

不以简单地追求具象照搬,是为佳作,画家郭建国正是如此。为了画好人物画,郭建国走遍大江南北,表现了人民真实的生活。令他印象最为深刻,有一次去甘肃写生找了不少老农模特,他们年龄很大,也干不动农活,太阳一出来都在墙墩蹲着,后面斑驳的墙皮脱落,面部沧桑感,让人看了非常震撼。郭建国在画了一组模特之后,就给他们命名叫《陇上老墙》。在西藏写生的时候,艰苦恶劣的环境而那里的老人却很适应,表现在脸上笑特别能打动人。在郭建国的作品中,一幅幅表现老农、山民形象的画作,他们饱经风霜、瘦骨嶙峋的脸上,道道皱纹、如凿如刻,他们平凡朴实、勤劳善良,历经岁月的磨难,始终保持着刚健、乐观、仁爱。

郭建国说:“作为画家,要深入生活,缘于从小在农村长大,最愿意画农民题材,农民一辈子默默无闻在劳作,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朴实和真实,那里的人们吸引着我,也就不由自主的去表现。

郭建国致力于对禅画的学习研究。以传统中儒、释、道文化为依托,用笔墨把心灵的寄託表现出来,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禅意意境画的创作中,用写意释然的生命意义,他将执笔创作的僧人置于天趣自然地环境之中,使画作既蕴含一种传统的哲学理念,整幅画面内容很少又很多,少是少在笔墨上,多是多在意境中。笔墨力简,意境求深。不拘形备,不为形累,去形追神,形神兼备。

人物写生时不但要考虑形与神的关系,而且更要注意画面品味与境界的塑造,并在写生中探究新的笔墨技法。郭建国通过写生来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体会到不同人物的精神状态,他注重塑造意境、提炼笔墨、抒发情感,在动静相依、虚实相生、笔意顾盼中求变化求统一,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既富有时代特点又超越时代的局限,也许给当下新文人画带来了另外一种以新形式写意、以新态度出世的全新表达。

水墨至简大道生

中国写意人物画,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写意性”,写意心中诗画,反映的完全是画家胸中之“心象”或“外化”之物,离不开对客观自然物象的观察、提炼与超越,更要求自然合度,气韵生动,神完意美。

传统人物画主要以线为造型手段,追求“以形写神”,强调通过准确的造型,去描绘人物的神态。谢赫六法中“应物象形”被列为六法中重要的一法。齐白石曾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似与不似也一直是中国画造型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

郭建国认为,中国画的线,更多地反映了作者的情感、气质、素养、功力等等,是一种精神性、意象性的表现。人物画着重细节刻画,那就需要了解背后故事,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知道哪个地方是能够打动别人或打动自己,该怎么表现等,这些都是画家每天都要思考的。创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有时为一个作品怎么表达,一直琢磨,就连晚上做梦也在纠结,所以创作一定要自己感兴趣的,先打动自己,还要有自己表达的东西,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纵观中国美术史,历代都很重视对笔墨与造型的研究,因为这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灵魂。在当代,笔墨与造型究竟该怎么去把握?郭建国指出,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传承、保留、发扬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优秀笔墨精神,另一方面需要研究、加强、提高造型能力,神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是依附在形上面,用形来体现。中国画的造型美是多方面的,同时讲究趣味的追求,一幅画面出之天然,不可造作,意在得偶然之趣,实际上这是文化的追求。

当下中国人物画创作何去何存,是摆在人物画家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郭建国继承和研究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体系,摒弃其中僵化陈腐的部分,适应现代人物画的创作需要,他在题材的选择、造型的观念、形式的处理、语言的运用上都走向了意象性,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具有独特性,是排他性的,绘画要表现出个性,有独特的风格。

墨线夸张而疏密有致,与戏曲的韵律节奏不谋而合。而画面中所蕴含的“大道至简”的艺术思想,更是超出笔墨之外,独开生境。郭建国追求画的精神,画是无声的戏,体现中国写意画的特色和意趣。

作品欣赏

郭建国,一九六六年出生于河北盐山,毕业于邯郸师专美术系,修业于北京画院袁武工作室人物画创作高研班,现为中国民建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国家民族画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组委会成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居北京。

2015年以来入选(含获奖)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展十余次,其中作品《正午》入选“丝路与世界文明——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被组委会收藏,在国内外巡展,并被评为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河北展区选送优秀作品。入展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等主办的个展及联展百余次,曾赴马来西亚、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办展,部分作品被美国、马来西亚、意大利、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作品《紫气东来》在北上广深机场贵宾室为期一年展播。

(责任编辑:King)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