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展览信息
永远的江南——王福元中国画展即将在京开幕
时间:2020-01-12 10:57 来源:未知 作者:King 点击:

永远的江南——王福元中国画展

出品人:王朝营、狄庆利

策展人:李贵男

学术主持:程大利

展览题字:吴为山

主办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无锡市书画院、朝营盛世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问画网

鸣谢单位:北京艺客驿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和风福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北京同泽艺术馆、兰棠汇(北京)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2020年1月12日下午2:30

展览时间:2020年1月12日-18日

展览地点: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研讨会时间:2020年1月12日下午3:30

学术研讨会专家

中国体育杂志社原总编辑、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万伯翱先生;

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原总编辑钟国兴先生;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 理论家程大利先生;

著名美术史论家、书画家刘曦林先生;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理论家赵力忠先生;

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萧鸿鸣先生;

著名画家杨明义先生;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家王孟奇先生;

著名艺术家黄素宁女士;

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范扬先生;

著名旅美画家,美中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王鑫生先生;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馆馆长李贵男先生等。

特别感谢:

陈铎先生 、邵大箴先生 、保彬先生、盖茂森先生、薛永年先生、王庆祥先生、杜大恺先生、徐里先生、何家英先生、孙志钧先生、吴为山先生、周京新先生、苑涛先生 、胡文阁先生、林谷珍先生

王福元,1947年生,以故乡江阴毗山为号。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曾师从海上大家唐云先生、南京艺术学院陈大羽教授、朱修立、陈德曦等著名山水人物画家。同班同学王孟奇、徐乐乐、黄素宁等人。

对传统绘画、书法及理论皆悉心研究,取精熔宏而融会贯通,专攻写意人物、花鸟、山水及书法。

历年来,入选国内外画展百余项并获奖,被国内外博物馆或藏家收藏。

作品曾出访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俄罗斯、中国台湾等地区交流展出。书画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家级大型画展,并入选出版载入专业报章、画刊、其艺术活动曾有电视广播等专访,尤以创作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与柳亚子”、“周恩来在梅园”、“邓小平太湖骋怀图”等享誉海内外。还善于画古贤高士如:孔子、苏东坡、辛弃疾、李白等。多幅作品被收藏于四川眉山三苏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无锡市博物馆、中央军委、中央电视台、京西宾馆、长沙杨开慧纪念馆、苏州孔庙、台湾琴园国乐团、新加坡艺术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法国马赛领事馆、日本国相模源市及大版、横滨等诸多机构。曾有数幅作品被省市领导出访作为国礼。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民盟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国风书画院评审委员、新加坡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台湾大台中美术会顾问、上海中华笛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艺术简历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美术家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等典籍。并有《怎样画虾》、《怎样画菊》、《王福元中国画作品选集》、《美术家王福元》等专著出版发行。

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对王福元作品点评

孙克(中国画学会秘书长、美术评论家)

王福元先生的中国画创作很注意元素运用,一般水墨画喜欢更多的墨色来蕴画,但是他把色和墨运用的很巧妙,从他创作系列江南老村落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用色大胆、用墨潇洒,用水自如。这些中国画创作元素巧妙运用不仅贴切表达王福元对江南故乡的怀念,更重要的是他用传统的笔墨和现代色彩的形式留存本世纪中国江南农村的一些场景。他到处在寻求,跑到江西婺园和浙江、江苏,陕南等乡下去画许多非常悠远的村落。他对江南的风景,笔墨,意趣,有独到见解。他笔下的南方水乡味道跟宋文治先生画江南水乡有相同之处又各有不同。他在这方面有新的探索和新的表现。

我很重视他个人情感的表达,作品非常明显流露出怀旧心态。这种寻求故乡情韵的表露我觉得很成功,作为画家,充满一个生命力,又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展。

春到家山 68cmx68cm

尚辉(美术理论家 美术杂志主编 ):

王福元是我认识多年的老朋友,尤其是在新时期以来,江苏美术发展的过程中,王福元可以说是代表着江苏人物画和山水画发展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1976年创作的《春雷震人寰》这样的作品,实际上是在70年代末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在全省特别出彩的一件作品。

虽然从题材和内容上不免那个时代的局限,也带有那个时代的色彩。但是从人物造型,以及墨晕的运用,尤其是在浙派行为上的笔墨语言技法追求上,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峰。这样一个艺术高峰,在当时江苏省的文化和全国当中,也是不多见的。

高谊图

80年代,王福元先生创作了一系列表现渔民生活形象的人物肖像,我觉得水平是非常高的,他对造型的准确性,对造型的认识,尤其是对人物神态的把握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他把笔意墨晕,把江南人特有的对笔译的追求及那种洒脱的用笔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我认为那一组的人物肖像同样和他的《春雷震人寰》一样,是他人物画创作的一个高峰。这样的一个高峰在江苏省国画的发展历史上是有地位的。

90年代以后,王福元主要转向了山水和花鸟画创作。在我们的展厅里面,看到他的花鸟画作品,有很深厚的功底,是和无锡这样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的地方可能还不完全一样。在释放传统的路线上,我看可能更多的是他接触海派的多一些,尤其是用笔的一些方法。在山水画方面,我觉得是王福元近30年的主攻对象。我们看到王福元表现大多江南人的生活捷径,包括江南人那种小桥流水和江南乡下人的野趣,他里面有一些生活气息,有一些时代的感受。但是从他的山水画里面还应特别强调他对中国山水画的创新。

湖山雪雾图 46cmx70cm

在江苏这个画坛上最不能离开的是金陵画派。尤其是王福元长期生活在无锡,无锡的钱松岩是新金陵画派的第二号人物,那么王福元在无锡的影响乃至当今他在江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大家可能对钱松岩早期的作品可能看得比较少,实际上他早期的作品对四王做了很好的临摹,他是在这样一个四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变化,形成了钱松岩的钱松体。那么今天看王福元的山水画,在艺术创作的思想上,是受到了这样表现新的生活,新的山水画的影响。但他同时也注重,对于传统笔墨的发掘。就是王福元的笔意、墨晕及特有的笔墨技巧跳开了钱松岩的画路。

80年代的画家中,华士清也好、杨名义、刘懋善也好等等一些人实际上他们试图在新金陵画派笔墨体系中能够跳出来。但他们坚守的是新金陵画派这种思想,王福元同样的也不例外。

湖山晴雪图 46cmx70cm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王福元的山水画在一定意义上,有他自己的个人意蕴。他和钱松岩画的江南山水并不完全一样。就像他自己所讲的一样,今天我们遭遇到现代文明的景观,就是现代社会对于乡村生活,民居生活的改变,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说我们在新金陵画派看到的钱松岩,他们表现的生活是乡村生活如何到工业文明。所以当时画了很多的烟囱并且烟囱上一定要冒烟然后才表明今天社会的变化,才表现今天社会的新的气象。王福元的作品,是恰恰相反,他要表现那种非常淳朴的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甚至于能够追溯到小桥流水人家那样一种恬淡优美的田园生活气息。这样的气息,可能在现实的景观中并不多见。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生活理想的追求,是对我们这样一个高度无纸化的一种社会中,人与自然重新构建一种关系的再度阐释。所以王福元这种时代性和金陵画派这种时代性及时代精神是不一样的。

古镇晚晴图 138×68cm

在笔墨语言上,王福元先生他追求这种用笔洒脱,其中也有一部分散笔变出来的,所以为什么会出现孙克先生说他有写散的原因。因为这种散中村,他既想表现一个非常大的山体又想表现像江南山水那样的细腻。比如说锡惠公园的惠山大家可能没去过,但我们去过,那就是一坐土山包,没多高,但是你要表现多少山体,那是很难的。何况他又不能丢弃传统的方法,他要把新传统用笔的方法和笔意墨晕相结合又要追求洒脱的情怀,我觉得是有难度的。但是王福元先生做到了。

我一直觉得,江南人画江南山水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很难形成一个独有的面目。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后,中国山水画在题材选择上,主要是向着西北和东北方向发展,那么江南山水画很少能够发出一些新意的。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追求一种壮美的崇高的东西。江南这种文人的诗意、特别的幽静、恬淡及特有的超脱和境界可能和今天的这种时代气象不太完全相吻合。但是我觉得,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变革和艺术变革中,王福元能够守得住内心的平静,仍然从生活道路中求变化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的面貌,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可贵。

江南多水色 136x68cm

从今天他的山水画来讲,第一个还是讲究意境,和我们看到当下很多山水画的形式并不一样。他是以意境为主,所以他画的这种山也好,水也好,小桥也好,总是能让人看了以后有意境,这点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二点就是说,他表现的是现代人,关照的自然山水和传统的民居,体现了现代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的一种感受。

那么第三个,可能在笔墨语言上,他是以洒脱,灵秀为自己的语言特征。因为在江苏,尤其是在苏州和无锡大家写书法的人比较多,而且书法的水平也很高。

那么对笔意的,墨晕的这种掌握,尤其是他的灵性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我曾经开玩笑说,中央美院研究生的这个笔墨的水平说不定比不上我们江南人的,书画家的水平。因为江南人讲究灵性。这点在王福元的身上也能够体现。但是他另外一个反面的问题,就是过度强调灵性,他的结构性和整体感可能会差一点,所以我非常赞成孙克先生的建议。追求的灵性过多的时候,结构性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实际上我觉得王福元的花鸟画是很好的,他可以再多画一些,用花鸟画的笔意转到山水上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我觉得王福元先生今天能在我们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是代表了江苏当代山水画发展的一种方向和面貌。

湖上清晖 60cmx68cm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王福元先生的作品总的感觉是题材和笔墨都很丰富,人物、山水花鸟可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人物画,80年代初,太湖人物写生,他采用不同的笔墨来表现。像人物画基本是写实的,但他的笔墨又有中国画传统的功力不是完全是按照素描的结构来画。这些人物画的基础可以说对他后来的山水画,特别是山水画当中的人物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虽然很小,但是人的基本结构,动态神态都画得非常好。像刚才王志纯提到的:同一题材,王福元经常采用不同的笔墨表现,他的人物画如80年代初70年代末,他基本上是延续新浙派人物画的传统或新金陵画派的传统,这是他独有的风格。再看他后来画的一些仕女也好、高僧也好都走向了一个写意的表现。所以他同一题材,同一个人物他可以表现不同。他的笔下有古代的人物、现代的人物、包括他也写白描人物、他画得很精准,就是说他有多种笔墨。

江村舒怀 68cmx68cm

他的山水画也有表现大山大水的,如画太行山等等,而且在表现大山大水的时候往往是一种泼墨颇彩。有的色彩结构很像赖少其的风格,用色也比较大胆,泼墨也比较大胆,但是大部分是他集中画的是江南的古村落,可能是从小生活在这里,而且又感到现在江南古村落在消失,有那种怀旧或者留恋的哀婉的乡愁。他想用笔墨把自然村落,至少是对江南村落的感情保留在自己的画面当中。所以在表现村落题材上可以说是用力最强,也最有成效。他这个乡村村落题材和苏州画家刘懋善、孙君良、杨名义他们画的不太一样,他们还是以苏州园林为基础的,尤其是孙君良画的山水基本都是苏州园林,刘懋善画的江南水乡和王福元的江南村落风格也不一样。刘懋善的江南山水可以说是一种园林化的村落、园林化的水乡。他保留着苏州园林人工加工的色彩风格。他的色彩和笔墨都带有很强的装饰趣味。王福元的江南村落题材更接近自然村落的原貌。所以你看王福元的江南山水画中的村落结构不是那么规整。虽然也有岱瓦白墙,但是不像一般画的苏州园林那么的严谨。而且他画的小桥流水也是那样,往往是布满了苍苔,不像他们画的那么光洁,他的画更显得古朴,有历史的沧桑感。还有他的书法和一般的江南水乡的书法也不一样。叶子基本上没有勾的都是点这种和散碎的这种。可能这个更显得荒凉一些和江南村落的景观更吻合。

江村雪霁图 46cmx68cm

还有就是他画面中的江南老村落王福元赋予了更多的人间烟火味也就是生活气息,所以在他的江南老村落里不仅有小船之类还经常有一些点点人物。他的江南古村落系列整体的来讲是创造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笔墨表现的手法。而且和其它画江南水乡的画家区别很大。他有自己的面貌,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他的成功还在于往往可以采取不同的笔墨,有的是淡漠青烟的表现方法,还有用浇墨的语言表现江南老村落。

还有不是全景式而是像边角似的风格来表现这种村落。还有借用了一些泼墨泼彩的手法来表现老村落。所以他可以同一题材采用不同的笔墨。所以他的画面感比较丰富,不是单调的。王福元是位重情的艺术家这一点我们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所以不同的情感,他用不同的笔墨,来表现不同的情景,这都是非常可取的。

那么我个人更喜欢他那些不是特别大幅的江南村落画,他画的江南的老村落很精彩。我们历来是主张强化格局,简化形式。喜欢形式单纯的作品,形式笔墨语言都单纯的,色调也特别单纯。所以我希望王福元以后在画类似作品的时候还可以进一步追求笔墨单纯和色彩单纯的统一,表现古村落时强化古字让古意更突出。可以画一点沧桑斑驳的意境,这样更进一步和刘懋善他们这种水乡风景拉开距离凸显个性特色。

江南梨花美如雪 46cmx68cm

李一(美术学博士 美术观察执行主编)

王福元先生是位全面修炼、全面发展的一位画家。从他的人物,花鸟,山水,还有诗词、音乐方面非常有造诣。特别是29岁,1976年《雷震人寰》那幅作品中突显了这些综合修养。

尤其有写江南古镇就写得意境非常好。从王福元先生艺术轨迹中可以看出他早年侧重人物创作到后来侧重人物山水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写实到现在写意这种不断成熟发展而来的变化。最重要就是他的作品遗韵见长。无论从人物、山水花鸟画里面都能感到到一种韵律,一种节奏。甚至能感受到江南的那种江南曲,就是江南小调,这是王福元先生作品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非常可贵的地方。他的作品表达的是逝去的风景。表象上看是轻音乐式的一些作品。实际上它是一个严肃的主题。就是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原有的乡情、乡韵、乡亲已经不存在了……实际上有一种对伴随现代文明带来的毁坏的一种提问和抗争。

从这个层面来看,虽然王福元画的是江南山水,实则所倡导的是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就是我们如何来建设我们居住的精神家园。通过欣赏王福元画面中的小桥流水、古镇、池塘及牧归的老农使我们能够思考如何建设今天的生存环境?应该说王福元先生当下创作的江南山水村落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久做燕山客 46cmx68cm

高天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我看了王福元先生的画感觉他是从浙派过来的但又跟浙派不一样。我看了一些他的人物画基本是浙派的味道,但是也有所区别。我觉得他70年代的作品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所以感到非常的亲切。

说到他的山水画我也感到非常亲切。因为我是画油出生的,那时候大学毕业以后,我也曾经有这样一种想法,就是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很多东西即将消失。所以我那时候有一个想法就是躲到农村去,画农村的人,画农村的风景。

因为这种情节,我觉得王福元有一种人文情怀。特别在今天,这样一种人文情怀,对于很多画家来说有不同的表述。但是我觉得在今天特别有意义。很多艺术家,可能他画得技法越来越好,但是内心很贫乏。

山乡之秋 136x68cm 2015年

我们中国画强调写意,因为这是中国传统绘画表达世界的一种独有方式。但关键是写什么意?就是画家心中有没有意可写?从王福元先生作品来看,他是有人文情怀的,并且是一种发自内心对当下一种体验、一种思考、一种认识。他把这样的一些内心的东西,落实到他的作品之中。所以他的山水画有意。看了他的作品,我有感触。这是一个画家非常重要的感召责任。我认为王福元做到了。

总的来说,我觉得王先生的心中有种情怀,这种情怀也体现在他的花鸟画当中。单从绘画技巧层面来讲他就是大家前面说的是一个多面手,所谓多面手就是人物、山水、花鸟、书法都在往前探索。

在他的花鸟画中,我们也看到一缕清新的风、一丝美好的气息,这些都是跟王先生心中的人文情怀,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今天的美术界有这种亲切感和清新感是少有的,这是我的一点感想!

瑞雪兆丰年 46cmx70cm

王平(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

诗韵江南对于我们这些从江南来到北京的人来讲觉得很新鲜,很亲切。因为跟我们的记忆相关,我觉得亲切和新鲜感是来于画面的,跟我们现在见到的展览,表达的这个题材不一样。当下画江南这个题材很少,画水乡的就更少。我觉得王福元画的这个水乡跟宋文治先生那一辈画的不一样。他不仅吸收了包括像刘懋善,孙君良的一些东西,还跟他们不一样。他的画里面感觉有点杂糅了孙君良、刘懋善的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么讲?他的绘画语言中你能看到有刘懋善细腻的那种,比如有远山的东西,也有孙君良那种繁复描写。所以我觉得他把这几个人特点有所吸收。这还不算,他最关键在语言上他画的江南建筑没有细致的去刻画,只是有时候提几根线,几根线就能把人带进画面,带进那种意境当中。

他从语言的角度上来讲,画面中是以少衬多,但是有时候是繁复的体现,也多见少。我觉得他的语言很有特色。他笔墨潇洒、用笔灵性、这种跳跃性给人生命的力量,所以我觉得看它的画就像刚才各位老师讲的有生活的气息。这种生活的气息除了表现的内容之外笔墨本身也洋溢着这种气息,从而使画面体现了生命的律动。

水乡晨曲 68×68cm 2014年

王福元画江南的观察方法和空间表达的方式是很中国的,这个也是他语言当中很关键的地方。从语言角度来讲如果把吴冠中的一些东西再杂糅一些进来或许会更换好。其实单从画的角度讲就跟前面写的一样有诗境、有和风。有诗境就是跟人有关、跟王福元本人这种诗性有关、因为他有诗人的惬怀,所以他画的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一个记忆或者说中国人对江南人的记忆,他把这个记忆画出来了,也画了江南的建筑和自然的状态包括体现出来的文化内容。这种和风就是像我们讲,杏花春雨江南,给人的普遍记忆。而这种记忆可能给我们的感受能跟北方的纯阳跟大山大水体现出来的阳刚不一样,它就是一种柔美。现在画家对于江南这个题材的挖掘在当下的中国画当中更需要关注。

再有一个就是刚才大家讲的,王福元先生创作的系列江南山水村落画是带有一种情怀的,那种情怀就是:对于当下中国农村的发展所体现出来文人的幽思,他的绘画当中更多的是责任感。一个中国画家对于家乡那种情怀的幽思跟本人的文人气质有关。因为这样,王福元的江南山水村落画就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这个意义从画面当中自然流露出来了。如我们去看那种白墙黛瓦,去看那个水天一色的情景,离我们好像也越来越远了。这个是当下社会值得反思,也值得深刻去检讨的地方。我认为一个中国艺术家能用自己的画笔去关注这样一种存在,他本身也具有了一个历史的价值。王福元正是这样的人。

另外,我看王福元先生画面中有大块的墨、大块的色看似跟结构没关系,但是跟画面有关系,他是根据画面的气息和画面的结构去走的,这个本身就已经有抽象性了。如果把抽象性的因素更多注入进去像孙克老师讲的有时候细碎的东西削减一下,可能会让自己面目更清晰。

烟雨江南是故乡 74×68cm

朱琪(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首先祝贺王福元先生,因为几年前,应他的邀请去无锡他的工作室拜访过。实际上我当时看他的画,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他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他的画不太好归类,为什么不太好归类?因为他画的题材主要还是江南风景。而这个风景实际上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是一种风俗主义的东西。但实际上你仔细看王福元先生画的江南山水,一是有他自己的空间结构,这个空间结构实际上就是他特质的语言。

中国历代都有画江南山水的高人,尤其是明代和清代以后基本上变成了一个形式主义的经营。明朝以后,有人揭示,说山水的空间形式实际上只是迎合市面上的经营而已。今天我觉得王福元先生对江南的山水有了新的概念,他完全是从自己几十年的观察当中总结出来的。所以他的空间结构就是自己的构图特点。其次,我觉得王福元先生对音乐非常爱好,他的竹笛吹得非常好,在无锡也聆听过他的吹奏。由此,他把音乐的韵味、音韵融入到笔法里面去。诗韵江南。实际上也非常贴切,一个是他有诗歌的修为,第二个他有音乐的修为,诗歌和音乐的音韵自然融入了他的笔法之中。

现今,中国有很多国画家其音乐的修为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来看王福元先生的江南意想绘画,虽然我给他定位是一个风俗主义画家,实际上他的画是一个很高境界的画,他把风俗画的题材搬到人文化的角度,这个是很少的。有的画家,单把风俗画的题材提高到一个高级绘画状态已属不易。但看王福元先生的绘画是他把风俗主义题材提高到有人文画的一个高级境界就更高了一格。我觉的是很多同仁和美术评论家没有注意到的。

太湖晴雪 40cmx70cm

还有,我觉得大家没有注意到的是从2010年及2013年以后,王福元先生他由一些江南的具体形象走向一些抽象的,我倒觉得这部分非常成熟。再一个就是他的笔法也更加自由,笔墨也更加洒脱。想不到王福元先生到了晚年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人物画特别是笔下的罗汉和僧人的开象非常好。同时他的花鸟画、抽象熏染的山水我都觉得有一个新的境界,超过了他有具体江南形象的这些绘画。

上世纪80、90年代以后,水墨有一个方向,就是抽象主义,那么抽象主义更多的实际上借鉴了西方的表现主义和抽象艺术的这样一种形态。我认为,王福元先生的熏染就是抽象笔墨,如果能够找一个脉络的话张大千也是这样。他的山水看上去不太明显,但是画中却在山的肌理或者画的剖面图里体现了一个抽象。60年代以后,中国画变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讨论的不是太多,更多的是讨论国画的写实主义,但是国画的抽象主义,通过人文化自身的,像熏染,墨古这些中国自己的笔法,然后让形象变得更模糊一些,他走向一个介于抽象和意想之间的这样形象,

我很高兴,最近几年来,王福元先生慢慢把江南的一些形象去掉了,但是整个画面结构、形态实际上从江南山水变过来的。

五里湖明人诗意图 150×80cm 2005年

吴建明(中国画学刊编辑)

我是《中国画学刊》吴建明,也是一位国画爱好者,作为后辈,我今天更多是来学习的,在解读王福元先生作品的同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王福元先生生活在江南无锡这座极富人文底蕴的城市,先后师从唐云、秦古柳、陈大羽诸先生,对传统绘画、书法与理论均有很深的研究,是一位卓有成就全能型画家。前几天我细细拜读了王福元先生作品集,为其表现手法之丰富、涉及题材之广泛所震撼。虽然我们强调在中国画创作道路上要先博后约,在打好宽厚的基础上方有更深入的可能性,历代有大成就的画家都如此。然而当下画坛虽知其根本之重要,而深入者不多,往往片面追求成效,强调风格,技多于道,形胜于质。今天王福元先生的画展,给观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研究博与约、取与舍之关系的案例。

心在白云乡 140×70cm 2011年

王福元先生系恢复高考期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的高材生,那一代人历经磨难,意志坚定,对绘画的态度更单纯和质朴。他早期作品以人物画为主,由于在校间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和笔墨技巧,画面凝重,用色明快。观其《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代宗师秦古柳》《邓公太湖聘怀图》系列作品,均创作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批作品在造型与笔墨的关系处理上很有独到之处,线条、墨块在整个画面中,犹如跳跃着的音符,有节奏的在纸上流动。面对人物刻画上,则凝重洗练而富神态,做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近年,王福元先生则更倾情于山水、花鸟画创作,中国绘画并无硬性的分科之说,由于习惯于表现某方面题材后会有固态化的思维模式和手法,因而山水、花鸟、人物各辟一径。王福元生活在江南水乡,江南水乡所特有的轻盈、抒情、从容、懒散的形态,在其笔下有意无意间一再流露出来,这种潜意识、随性的流露,不带一点点刻意,因而自然、洒脱。如《太湖渔村》《心在白云乡》《江南春早》《江南春浴》等作品,扑面而来即是水乡特有的符号,黛瓦白墙、柳绿桃红、小桥流水,这种特质,这些符号,为之歌咏者、为之挥写着不少,有些甚至将这种符号变成了自己的图式,因而后来者的路便难走了,但读王福元先生近年作品,这种担忧显然是多余的,从画面中我们看到意象化了的江南水乡完全呼应着他心性的感召,用笔、用色、用线随性而发,洒落在纸面上,并无实指却有实归。细品作品后,感觉对于江南、对于王福元笔下的江南,多了一份情感,读懂了他笔下作品对江南的人文解读和江南自具的人文情怀。是的,每个人眼中的江南是不尽相同的,每件作品对江南的解读也不尽相同,王福元先生心中的江南和笔下的江南,是带有自己主观感情的,是无法复制的、也无需强调的,这就是他作品的特色。

会晤洪谷子 180×98cm 2011年

当下读画、评画,往往无意间会对其作品风格进行分类、归位,诸如地域差异、院体与文人画、性情派与主旋律派等等,似乎相互之间是对立和不兼容的。综观王福元先生各个时期的作品,这种界限在他作品中找不到,这位既画一代领袖、也画渔父隐士,既画随性江南,也画骑马走天山的江南画家,他笔底的人物、山水、花鸟画,始终贯穿在一条主线上:率性、冲和、恬淡,同时他的作品也时时流露出艺术家对家乡,对人文江南的感恩之心,更坚守着心不被笔墨、物象所役的底线,因而他的作品没有概念化。少了一些拘束和制约,多了一些随性和浪漫,他作品中的线条、墨块和颜色通过跳跃性的组合,不经意间形成了王福元先生的特有风格,同时也成了我们今天品读和研究的话题,这也说明了王福元先生在中国画领域所取得成就的高度。

现在王福元先生行走于江南、燕京之间,眼界、学识更为宽广,艺术创作年龄也正当其时,王福元先生会用其固有的激情和睿智,再绘他的精神家园、他的桃花源。

最爱陕南农家乐 68x136cm 2014年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美术理论家):

我对王先生的作品第一印象用现在一个比较时髦的词叫接地气,很时髦。

王先生的画不仅是接地气的问题,而是接人气,现在好多画没有人气,这没有人气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画面上没有人气,还有就是从精神上也缺少人气。而王先生的作品大多是关于乡土、乡情、乡亲方面的,他的画不仅形式上、画面上接地气,他更主要是从精神上得了人气,这一点我觉得是很突出的。

因为前面我写一篇文章,就是强调当代山水画家里原来好多人画人物,后来转山水了,转山水以后把人物丢掉了,画的是纯的山水,而不是人文山水。这一点我觉得王先生做得好,也突出他的面貌。一个是乡韵,而不仅仅是诗韵。乡韵既乡里乡土的那种韵味,就是人气的韵味;第二层是乡情,感情的情。第三个是能感应出来的一种情感,由此又进入到第四个层次,随着现代城市改造和社会发展,不由得让人淡淡的引起一丝乡愁。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看到王福元画以后,马上想到这四点。由此我又想到在农村长大和和城市长大的孩子很大的差别,城市的孩子就缺少这种故乡的感觉。比如说我生在哪儿?具体哪一间房子?哪一炕?城里孩子说出生在哪儿,出生在北京,具体哪张床位找不着了。可是农村孩子不一样,农村孩子从哪儿长大以后,甚至与一些老的农具,都留下你生活的痕迹。我觉得王先生表现这四点使我很感动。还有一点就是关于花鸟画中,也同样充满了一些乡韵,乡情和相恋。比方说,齐白石,齐白石的好多画里边就包含这个,他完全是人文化的。其实他画大白菜,他画一些花朵,这里边都有这种乡情和相恋的情怀。

冬山如睡境如圣136x68cm2015年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

我和王福元先生是第一次见面却对他的画印象深刻。归纳有几点:第一,无锡是出大画家的地方。纵观历史上的画家,一种是多能的,像赵孟頫山水、人物、花鸟、书法、诗词都能。再一种是单一的,像郑板桥,就是画花鸟的。到了文征明、唐伯虎,都是山水、人物、花鸟一起来。

王福元先生在此继承了以上全面发展的传统。王福元的画很生动,笔墨很灵动。他的人物画有扎实的写实基础。他的花鸟画非常有情趣他笔下的梅、兰、竹、菊都画得非常好,这是花鸟画的基础。另外山水画表现的内容既丰富又单纯,他是位书画界的多面手。我最欣赏是他的绘画境界,这一点从他的笔墨和格调中体现了。今天看了王福元的画我感觉与苏州杨明义他们相比,王福元的江南山水村落画和他们是不同的。从《江南春浴图》的画中,我认为此幅作品是无锡的百科全书,有小茶馆,过桥的,踢球的,还有近水远山,还有水牛。这个画其实跟看古典小说一样。如果有兴趣,看两小时才能叫人深入进去。为什么呢?他有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

一个中国画家,第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第二就是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深刻的体悟。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家对社会要有深刻的体验;对民族的前途更要有很多的思考。这三个条件我认为王福元是具备的。另外提点参考性建议:第一画面不要缩水,第二颜色和墨要以墨为主颜色要减少。以颜色为主泼的墨就要减少。

湖上雅集 68x138cm 2015年

湖上风情相媚好 46cmx70cm

(责任编辑:King)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