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下午,“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本次大展分为“混沌”、“神游”和“创世”三大篇章,共计三十余组作品,涵盖了绘画、影像装置、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以互联网艺术演绎宏大主题,展现创世神话,是美术馆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领导共同开启中华创世神话的互联网之旅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 “键盘塑盘古,鼠标造大禹。”刘海粟美术馆馆长、“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总策展人朱刚用十个字概括了这个展览。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 中华创世神话是我们祖先在认识世界、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的独特文化形态,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如何重述中国神话、如何深化神话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课题。特别是如何在比较视角下汲取神话资源,重构中国神话,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宝山区委书记汪泓致辞 市文广影视局党委书记、局长于秀芬致辞 “互联网+中华创世神话”无疑是创作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形式。据《2017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51亿。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场域,从信息流到价值观,从文化氛围到网民心态,不仅影响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涵养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至关重要。从1998年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起,不到20年,网络文学数量井喷;《甄嬛传》等一大批热门影视作品都与网络相关;站酷(ZCOOL)等艺术网站现有注册艺术家300万人,每天平均发布原创作品1.5万件,产生互动交流20万次。朱刚认为,“今天,艺术要保持生活温度,服务人民群众,就需要走进网络世界,这是繁荣发展艺术的题中之义。” 如今的互联网艺术,已发展成为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周边设备在网络及移动网络终端进行艺术创作、展示、传播与接受、欣赏与互动等活动,这是一种与传统艺术范畴完全不同的新的艺术形式或门类。 提炼远古神话 五组意象论古今 濯濯 朱雁羽 陈 婷 陈 超 2017 影像互动装置 80×80×50cm 刘科灵(精卫填海) 本次展览的第一篇章以“混沌”为主题,艺术家从远古神话中提炼出“水”、“光”、“电”、“木”、“声”五个意象,构成五个故事单元,进一步衍生出五组思辨话题。五组身份各异的青年艺术家站在现今的时代语境,秉持思辨的态度,以新媒体技术为触媒,对主题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探讨,最后形成个人独特的形式语汇,搭建起一座关于“远古与当下”对话的桥梁。 余家璐(伏羲画卦) 远鼓 於阗 2017 媒体装置 混沌之“水”,以盘古开天辟地为创作基点,艺术家朱雁羽引入“澄明—混沌”话题,以水寓意万物的载体,同时结合磁流体元素,进行命题创作,把实体的运动存在赋予鲜活抽象的生命韵律;混沌之“光”,以伏羲画卦为寓,艺术家余家璐和杨溢引入“矇昧—启蒙”话题,利用实时灯光及影像交互技术,试图还原伏羲画卦的过程,从而给予人一种沉浸式的交互体验;混沌之“电”,艺术家刘科灵将精卫填海的神话予以视觉化的语言,引入“毁灭—生存”话题,依托影像交互,演绎出精卫与大海抗争并与之重生的故事;混沌之“木”,艺术家岳光和沈钰以仓颉造字为灵感来源,引入“巨象—蝼蚁”话题,艺术家借助庞大的装置体量,以宇宙星宿,山川鸟兽为基本元素,通过数字图像再现宇宙万物和人类原始文明的浪漫。混沌之“声”,以鼓为载体——以“远鼓”呼应“远古”,引入“有形—无形”话题,艺术家於阗利用音画交互的手段,将无形的声音转化为实时的有形图案,探寻一种最原始图腾象征及生命意义,达到一种粗旷原始生命的欢腾。 游观回应山海经 展中自有奇异物
鸟兽散(影像截图) 吴俊勇 2010 单屏动画
《列子·黄帝》曰:“昼寝而梦游……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展览的第二篇章以“神游”为主题,以游观回应《山海经》。
神鱼驮屈原之一 冯健男 1984-1985 纸本水粉 AR影像互动装置
“南山经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花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山海经》是中华创世纪神话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本体。而它的开篇则是像一位旅行者平实记叙着一路游历的所见所闻。
颛项的噩梦 谭彬 2014 X光片灯箱装置、丝网印刷 35 × 43 × 6 cm × 10
而在这个展厅中, 观众亦可跟随自画作中游出的可见但不可触碰的鱼, 展开自己的游历经验,发现伏于山间的“奇异事物”:兀自旋转的一对动画瓷罐、山林间偶现神怪的写意小品,折叠空间的山水画卷、钻入就会跌进另一重时间的井、我们从未亲眼见过的生物的X光片,以及由枯萎树木切片构成的宇宙影像…… 从1940年出生的冯健男,1965年出生的柴一茗,1978年出生的吴俊勇,至1980年后出生的徐晨、汤柏桦、谭彬和丁世伟,直至2000年之后出生的,参与到“夸父逐日·手绘逐帧动画公众艺术工作坊”的80名小朋友们, 不同代际的艺术家,从截然不同的生活经验与视角出发, 在创作中展开对神话的想象与提问,探讨形象、时空、地理、历史、生命等诸多议题,审视其与自身、社会、时代的链接与关系。 重新演绎神话故事 和女娲一起补天 艺术展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给观众带来了“中华创世神话”京剧音乐课本剧选段,是她结合多年京剧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创作出的京剧音乐课本系列之一。版画家徐龙宝以木口木刻方式展现了《山海经》中洪荒时代的奇幻景象,是一组技法、构图和内涵均超越传统当代木刻的创新作品。插画师黄志凌的《山海经异兽志》更是创意地结合动物声效,突破中国古代神话表现形式,演绎出新时代版的山海经异兽。展厅中还有数件巨制,如青年艺术家一风的“上下五千年”水墨长卷,插画师宋其金的“创世神话绘卷”,以静态画面配合动态光影效果,展现中华民族创世神话浪漫多彩的想象力与史诗般的恢弘气魄。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荐的作品“我和女娲一起补天”让观众轻松有趣在手机上完成“补天”,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带来的用触摸屏演绎的“神农尝百草”,以轻黏土与毛毡制作带来的“卡通异兽家族”将生涩的图示变得简单易懂,万达信息以可视化VR技术实现后羿射日互动体验,AR增强现实技术将为我们解开“大禹治水”的文字奥秘。星拓传媒在展厅中上演的多媒体3D舞台剧《创世神话漫游记》以动态镜框展示全息动画,配合多元化舞台表现,融合光影的视觉特效,展现神话的艺术魅力,赋予更多四维空间的想象。 中华创世神卷(部分) 宋其金 2017 多媒体影像 创世神话系列插画(AR技术)潘秋平、朱近雪 后羿射日(VR游戏) 彭菡 龙纸 许开娇 戏游曲 新咏01 Xi You Qu New Story 01,2012,22x13cm 第三篇章“创世”中,艺术家们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演绎了中华创世神话故事。想与群神徜徉在神话故事场景中吗?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将为人机交互创造的一种新的可能。和后羿一起射日,和女娲一起补天,和神农一起尝百草,在这里因为互联网而变成可能,观众对于神话又了更丰富、生动的互动体验。 展览背景: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一场建国以来最声势浩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大型梳理工程拉开了序幕——预计将花10年时间,完成15个重大工程,“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工程正是其中之一。上海参与这一“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宏大工程,有着“三多”的特点,即多艺术品种创作,多产品系列开发,多媒体渠道传播。目的是要打造“六个高地”——诗歌创作、音乐创作、舞台剧创作、影视创作、网络文艺创作和文创产品开发。而刘海粟美术馆在历经几个月的筹备工作之后, 推出的“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这一重大馆展,更是进一步推动了网络文艺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