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展览信息
“迁想妙得·于受万工笔精品展”在淄博荣宝斋开幕
时间:2017-07-23 20:2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开幕式现场
 

7月22日下午3时,“迁想妙得·于受万工笔精品展”在淄博荣宝斋六楼山东福方美术馆开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树槐,市政协原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王颜山,淄博军分区原司令员刘春国,市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刘秉敏,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周茂松,全国文代会代表、市美协主席范杰,市书协顾问王法颜,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市美协副主席宋力,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杨庆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一君,荣宝斋淄博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勇杰,山东福方美术馆馆长马娟以及本次展览的主角著名画家、省美协人物画艺委会顾问、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市美协顾问于受万等出席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市直、区县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以及艺术机构、广大书画爱好者共计300余人。

此次共展出于受万新近创作的69幅泼墨大写意与光色融合之作,令参观者耳目一新,赞不绝口。此次展览是由市委宣传部、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山东福方美术馆承办,淄博荣宝斋等协办。展览将持续到7月27日结束。 

山东省国画院贺电

于受万先生是一位创造力很强的艺术家。他的《聊斋全图》是多少年来画家们想完成而望尘莫及的重任。于先生以其超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和文化功底,用六年的艺术年华,将聊斋500篇文章,以独特的风格,高调完成,成为聊斋创作研究方面一部杰构。

    于受万先生创造力的另一项迸发,是创造了一整套写意性工笔画技法,将中国画的泼墨大写意和工笔画的一丝不苟,神奇的融汇在一起,大跨度地克服了传统工笔画程式化的弊端,创造出玄妙都雅而又不失民族特色的主题人物画。正如美术评论家们所言,“确实具有艺术史的价值。”我们透过于受万先生的创作实践欣喜地感受到了中国画的无限可能性。

我们由衷地赞赏于先生的可喜贡献,热切祝愿此次展览圆满成功!

                       

朱全增 

                    2017年 7月20日

开幕式现场

 

 

淄博广电首席节目主持人文静主持

淄博市政协原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王颜山致辞

淄博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周茂松致辞

全国文代会代表、市美协主席范杰致辞

著名画家、省美协人物画艺委会顾问、省中国画学会顾问于受万介绍创作心得

开幕式剪彩

 

于受万

   于受万1943年生于山东牟平,深造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顾问,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教师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杂志学术编委,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于受万是一位创造力很强的造型艺术家,能诗文,擅书法,其传统中国画“工写自如”(刘曦林)。他的写意人物画构图严谨、笔墨精良,具有力透纸背之功。他笔下的古德人物个个文彩风流、笑逐颜开,观之令人神智爽悦;其独创的写意性工笔画,巧妙的吸收了泼墨写意精神和西画光色效果,唏嘘冲和,蝉蜕龙变,迁想妙得而成新裁。既大气磅礴又精妙耐看,玄妙都雅,异趣横生,具有世界性的审美趋向。著名美术理论家刘龙庭赞之曰:“确实具有艺术史的价值”。

他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世界经典名著《聊斋》全图505图,将古文故事加以造型升华,采用多维时空的独特手法,强化了《聊斋》人性人情的审美表达。出版有《全图本新绘图聊斋志异》(2013年,新华出版社)和《于受万画聊斋》(2017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前书首发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赞之曰:“属于一个空前的杰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评价为“这套聊斋全图在艺术史上意义重大”。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一说:“蒲松龄是讲故事的高手,于先生是画故事的高手”。

    其中国画作品《戚继光》《长城祭》《长城颂》《丹崖怀古》《孔子莅河图》《画石呈龙》《竞自由》等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国家级美展并获奖。其中《长城颂》获中国美协、中国文联和文化部银奖,《竞自由》获优秀奖,《画石呈龙》获国际金奖,连环画《开元盛世》获《第七届冰心儿童图书大奖》等多项奖次。其《中华医药图》长卷表现了古来中华医药先贤人物三百余位,制成浮雕后,立于天津北门,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出版有《于受万画集》、《于受万研究》、大红袍《于受万写意性工笔画》以及110余种连环画作品。

《聊斋晚霞》

《玫瑰乡》 

《画皮》

《迎春图》

《菩萨》

《云里人家》

《东夷人隹》

《聊斋西湖主》

《熟果图》

《聊斋乐土》

我很欣赏于受万的写意性工笔画。现在工笔画有的画得像摄影,花费很大功夫去表现衣服鞋袜,而面部表情却被忽略。受万的人物面部表情很丰富生动,有的画面好像能听到画中人的声音,仿佛能感觉到有些神仙老头深夜交谈的情景。受万的工笔画先泼墨泼彩取得大势,然后随机应变嫁接人物、背景。他的工笔画出现新的面貌、新的手法,规定性和随意性相结合。具有“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超然境界。这种方式在工笔画千篇一律的情况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的此项创造,在画坛上独占一席,确实具有艺术史的价值。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著名美术理论家)

《老仙雅集》

《胭脂河》

《牡丹谷》

《孔夫子》

《钱窟》

看到于受万先生这一批饶有新意的作品,让我很震惊。

他的画一反“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古训,没有事先的草图,而是随机应变,随手成趣,他天才的摆平了色彩和笔线的矛盾。他打破了中国画讲究古法用笔的规矩,但是这个看不到笔又是处处有笔,这种无笔中的有笔,的确是了不起的,尤其是人物的衣纹,人物脸上的皱纹,包括胳膊、手、肘等等一些结构之间这种光和影、明和暗,这些纹理和轮廓线的边沿部分,看不到任何笔的痕迹,确饱含线的感觉。这一点,在中国绘画上可以说是一种反叛,一种合理的反叛。这样一种反叛,本来应该是现代水墨画、是一批年轻人来做的,可是,没想到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传统写意笔墨功夫这么老到的画家,确是走在最前锋。

于老先生和我基本上是同龄人,对于我们这批老画家来说,于先生是个榜样。他的这种工笔画在造型上,是根据泼墨泼彩出现的光、影、出现的这种生命之光影,他再来构思造型,这是极有艺术难度的,单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这是天才,这是鬼才。我们都说贾平凹先生是鬼才,他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眼神,能把这一个人的经历洋洋洒洒写成万言。而今,于受万先生可以通过这么一个挥洒的色彩,挥洒的光影在宣纸上产生的微妙的效果,加以“迁想妙得”,把它变成了人物,变成了神仙,变成了树,变成了狮子、老虎。这一点,我感觉到没有鬼才是画不出来的、想不出来的。所以于老先生的作品促使我很好的反思,很好的学习,很好的思考自己的画,下一步应该怎么画。

张杲(著名国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