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杜大恺水墨作品展”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中国文联副主席、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展览学术主持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贺美英,清华美院党委书记李功强,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詹建俊,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张道兴、杜滋龄,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张祖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李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曾成钢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现场 本次展览展出了杜大恺近几年创作的水墨及水彩作品,涵盖风景、人体、静物等多种题材。山水瓦屋、花卉果蔬、林木动物、各色人物等,经艺术家之慧眼与妙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杜家”水墨图像学。
展览现场 杜大恺不拘泥于固有的古典图式,直面生活而开拓出一个“入画”的新境界。展出的这些日常的形象记录,既反映了艺术家平淡天真的生活趣味,又彰显了他对大千世界的敏锐观察。张江舟评价杜大恺的作品风格鲜明,意气清和。“他的人品和历经生活后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生活点点滴滴的关注,体现到画面上,给人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杜大恺对周边微不足到的事物进行捕捉,不受文人画笔墨样式的束缚,艺术语言也超出对中国画语言样式的基本认识,富有个性。张江舟认为,杜大恺的这种艺术语言更多来源于对装饰绘画的独特认识。
开幕式上嘉宾致辞 作为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张晓凌认为,杜大恺是水墨改革的标志性人物,他的水墨代表着中国新水墨改革的基本成果。张晓凌称,杜大恺的作品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水墨变革的一个见证,他的水墨作品完整的体现了中国水墨从变革之初到今天这个面貌的历程。“他的成功,一是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以吴冠中为代表的‘形式美’大辩论,作为‘形式主义’转型的经历者,杜大恺走了‘形式主义’的道路,这里的‘形式主义’是褒义。他使得形式美成为一代人的美术追求;其二,与他的个人修养有关,他的坚守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张晓凌说道。
展览现场 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表达,在改革开放以后,形式有一定的重要性,画家寻找自己的个性、艺术表现形态,在中国画体系中间重新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杜大恺长期坚持写生创作,是思考问题、研究琢磨,是有深度思考的画家。李翔认为他的艺术语言概括凝练,色彩成稳,用崭新的观念和表现所熟悉的事物,呈现了新的水墨意识。他在中西之间找寻自己的形式,坚守着对形式的渴望和要求,如今为观众呈现出新水墨的完整风貌,成为黑暗中探索前进,指点光明的艺术家。 据悉,展览将展至8月31日。 展览现场
艺术家简介
杜大恺,1943年8月8日生于河南叶县,祖籍山东龙口。主要从事中国画、壁画、装饰画的创作、教学与研究。1978年考入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祝大年先生。1980年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出版有:文集《艺术帚谈录》、《2006-2007杜大恺砚边絮语》;画集《杜大恺水墨作品集》、《2006-2007杜大恺水墨作品》、《2006-2007杜大恺水墨人体》、《2006-2007杜大恺人体速写》、《杜大恺水墨作品2008-2009》、《杜大恺水墨作品2009-2010》、《杜大恺水墨作品2010-2011》等。 艺术家点睛 画眼睛看见的世界 杜大恺的艺术生涯丰富多彩,早年曾从事装饰艺术创作,在陶瓷、金工、纤维、木、漆等各种工艺门类中均有所斩获。略嫌驳杂的艺术起点,反而形成了杜大恺不拘一格、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1990年,年届中年的杜大恺因心性所致,投身于水墨画的探索与实践当中。他秉持“因为平凡,故有恒长”的理念,以平常之心,画平凡之物。他说:“画眼睛看见的世界,不为别的,惟因其真实,没有什么比真实更可宝贵”。杜大恺以赏鉴之眼沉静地观察,将自身融入其中去体验、寻找、发现美,由此以笔、墨、色淋漓尽致地将之表现,化凡俗以非凡,熔平常以新奇。他孜孜以求地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令人印象深刻。他的作品在提供审美享受的同时改变了观看世界的方式,具有审美的智性力量。
异域行—爱尔兰2 65×95cm 2013 水墨
雍梁行5 63×93cm 2016 水墨
梅州行1 123×248cm 2015 水墨
徽州2 63×93cm 2014 水墨 为水墨画注入当代活力 杜大恺以趣味见长,其简洁、朴素的画面无不流露出我国传统绘画的精微特质,而且充满现代气息。在此,他以现实为师,以由此汲取的感受力为灵感,将传统绘画的特质转换为自己独特的视觉技艺,这种实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面解构,一面重建:“在古今中西之间徜徉,融具象与抽象为一式,平衡精神隐喻与视觉的机缘……”在其作品中,抽象形式之美,笔墨效果之趣,物象表现之真,融汇于奇特而和谐的构图之中,各得其所,恰到好处,由此通往平和、自足、完善的境界。他直面生活而不拘泥于林林总总的古典图像,开拓出一个“入画”的新境界。举凡生活世界中的一切,均在他独特形式语言的锤炼中进入水墨意境,山水瓦屋、花卉果蔬、林木动物、各色人物等,经艺术家之慧眼与妙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杜家”水墨图像学。毫无疑问,杜大恺先生的艺术探索,为古老水墨画的当代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不丹拾忆5 93×64cm 2013 水墨
溪岸水牛图 145×360cm 2014 水墨
异域行—马来西亚2 65×95cm 2013 水墨
南瓜2 27×34cm 2016 水墨 身兼艺术家和教育家双重角色 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杜大恺自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副主任,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后,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他身兼艺术家和教育家双重角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此次画展的许多作品就出自杜大恺先生与学生的教学实践,或课堂切磋,或户外采风。他自称这里展出的不过是他所交的“课堂作业”,此一戏言足见杜大恺先生对艺术及其教育的坚定信念与执着追求。
人体27 71×142cm 2015 水墨
荣成3 30×42cm 2017 水墨
木瓜 89×73cm 2013 水墨
人体6 64×46cm 2016 水墨 名家点评 杜大恺先生赋予水墨画这一古老的画种以鲜明的当代性。他秉持“眼睛攫取事物的瞬间是全部历史的凝结”的原则,眼见何物以画面作答。他直面生活而不拘泥于林林总总的古典图像,开拓出一个“入画”的新境界。 —— 冯远 最让人兴趣盎然的,是杜大恺画面中对当下生活的敏感,对其场景随心所欲的择取,新笔墨书写中的从容与悠然,以及由此形成的散文般的自由。 —— 张晓凌 在变幻无穷的自然界和纷纭扰攘的尘世中,杜大恺恪守自己的天真,与万物默契而神会,对万物敬意而出巧,其画笔力求搜妙创真,浚发内心之深情。 —— 曹意强
异域行—泰国10 24×32cm 2015 水彩
柚子 44×75cm 2015 水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