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展览信息
"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时间:2017-06-26 21:3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2017年6月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殷长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堃,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于芃、副主任李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卢禹舜,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党委委员张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北京市文化中心基金总裁姬连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生,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重庆市文化委副主任朱茂,重庆文联党组书记陈若愚,保利文化集团副总经理周游,台湾山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林明哲,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邓国源,云南艺术学院院长郭浩,吉林艺术学院院长郭春芳,山东艺术学院院长王力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贺荣敏,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吴卫光,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许奋,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原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侯宝川,以及国内的多位美术批评家出席了开幕式。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致辞

  庞茂琨、吴为山、邵大箴、徐里、许江分别致辞,靳尚谊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政主持。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致辞中表示,四川美院的艺术是在传统的继承中不断吸收而丰富自己。他们虽然有独特的声音,但也融入了这个时代的主流,在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在以作品立命,以育人为本的宽广道路上,不忘初心,大踏步前进。本次展览饱含着四川美院师生思想和艺术、情感和意志、精神与技巧的美术作品展示,以直观的、一目了然而又令人回味的视觉呈现,展示了一个学院的审美史、创新史,更反映了一个学院的教与学的历史。吴为山馆长继而表示,此次展览,中国美术馆从国家宝库中拿出馆藏的十四件珍贵藏品。这些藏在中国美术馆的四川美院师生的作品已融入中国国家美术发展的洪流,成为时代审美与创造的标志,而且也将逐渐形成审美的态势而影响未来。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致辞

  本次展览分为“时代强音”“现实关切”“意象生成”“传统再造”“语言之思”“图像叙事”“实验之维”“历史回望”八个部分,展出了200多位艺术家的300余件作品,系统地呈现了四川美术学院从老一辈艺术教育家到新生代艺术家的开拓精神与丰硕成果。

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致辞

  “时代强音”部分展示了四川美院的艺术家关注现实,把握历史与时代的发展潮流,强调人文关怀,用作品去言说、表现时代所凝聚的文化精神,以及在改革开放历史机遇下四川美院的当代绘画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美院在“伤痕”和“乡土”时期涌现出一批影响中国画坛的艺术家,由于作品的风格和精神内涵的表现有着某种相似性,当时的理论界将他们称为“四川画派”。这时期,以高小华、程丛林、罗中立、何多苓等为代表,创作了《为什么》《1968年×月×日·雪》《父亲》《春风已经苏醒》等一批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另一个高峰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主要以1993年的“中国经验”展和1994年的“陌生情景”展为标志,以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王川为代表,他们注重作品对本土文化的“中国经验”的表达,关注都市文化语境下的生存状况,强化个人的生命体验。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致辞

  “传统再造”部分体现了2010年前后,四川美院在新一波“回归传统”的艺术浪潮中的发展。这时期,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需要审视一个民族国家应具有的文化身份与文化主体性问题。对于艺术家而言,一方面需要不断向传统学习,挖掘与发展传统中的精华,尤其是对既有的视觉资源进行当代性的转译。另一方面,需要立足于时代与本土的文化语境,让传统在新的叙事话语、审美体系、美术史的上下文中,尤其是新的文化土壤中,绽放和生成新的价值。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致辞

  “现实关切”部分体现了现实主义在中国文艺创作的主导方向与重要原则。在四川美院的创作谱系中,现实主义有深厚的积淀与完整的发展脉络。有的基于国家叙事,弘扬主旋律;有的强调新历史主义的视野,挖掘作品的历史与精神深度;有的强调个人化的视角,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尽管各有侧重,但作品的内核仍然是呈现当代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品格。

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致辞

  “语言之思”部分体现了艺术风格、流派、思潮、形态,建立在艺术语言之上的呈现。就四川美院的发展而言,在全球化、当代文化的语境中,尤其是处在一个“艺术史终结”的时代,其功能与使命也在发生变化。在本单元中,艺术家们对语言的驾驭,以及在方法论的意识上都十分多元,有的强调语言自身的内在轨迹,有的主张回归传统;有的致力于当代性的转换,有的则利用新媒介、新技术丰富语言的表现力。语言的“再编码”及其对本土艺术史上下关系的强调已成为艺术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政主持

  “图像叙事”部分呈现了四川美术学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绘画在面临“图像转向”时的艺术特点时期,张晓刚和更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如忻海洲、钟飙、俸正杰、陈文波、郭晋等,推动了当代绘画的图像转向,使其向平面化、图像化、符号化方向发展,在当时的艺术史情景中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嘉宾合影

  “实验之维”部分体现了四川美院在美学前卫方面的语言、审美、创作观念上的变革。“实验之维”并不追求极端的反叛,相反所呈现出的是“后学院”时代艺术创作的开放性、多样性,尤其是跨学科的特征。新世纪以来,四川美院不仅建立了新媒体艺术系、实验艺术教研室,而且为青年艺术家搭建平台,在教学与创作两个环节,都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嘉宾参观展览

  “意象生成”部分的作品既有对“有意味的形式”的表现,也有东方化的审美追求。在四川美院的创作脉络中,“意象”并不仅仅限囿于语言的诗性转换,或是审美气质向传统美学的回归,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乡土绘画”的转变中,由地域性与“少数民族题材”所挖掘出的自然意识与生命意识,即在自然的景观背后,蕴涵着西南的人们对待自然、对待生命的认知方式。

展览现场

  “历史回望”部分集中展示了四川美院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四川美术学院的1977和1978级,以及80年代的学子,不仅创作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批划时代的作品,也引领了20世纪80年代艺术发展的潮流,使四川美院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版图中的重镇。一方面,这批艺术家在中国艺术界取得辉煌的成绩离不开历史与时代赋予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与老一辈艺术家的教育理念,以及四川美院开放的学术氛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在1—9号展厅展出,展期持续至6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