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展览信息
N3 GALLERY | 夏小万、毛焰、马轲 · 三人画展
时间:2016-12-31 22:4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N3 GALLERY(北三街艺术机构)位于798艺术区706北三街


三人画展 - 夏小万 | 毛焰 | 马轲

2016年12月29日下午3时,北三街艺术机构(N3 Gallery)启幕展“三人画展”开幕,此展邀请了夏小万、毛焰、马轲三位重量级的当代艺术家,由崔灿灿策展。

三位画家的风格与方式明确,

极致独立的个人系统,

长期游离于主流文化。

本次展出的作品来自于他们的不同阶段,

它们有各自的企图和相异的状态。





N GALLERY 此次使用了三个展厅,三人画展却不是每位艺术家作品独处一室的简单逻辑格局,而是将个体打乱又融汇在一起,来展现夏小万、毛焰、马轲三位艺术家“独立的个人系统”及“相异的状态”。


夏小万与毛焰交流自己的新作

  

三人画展:夏小万、毛焰、马轲

策展人:崔灿灿

开幕时间:2016年12月29日 15:00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29日—2017年03月20日

展览地点:北三街艺术机构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706北三街

  

夏小万:出于本能的创作

“自由变形”的意识贯穿了夏小万创作的各个时期,此次展出的8件作品横跨2000年来至今,涵盖了他从2003年左右开始的“空间绘画”代表作,即基于自由视角的观看方式随之产生的图像的千变万化。

 

艺术家夏小万接受媒体采访

作为三十多年来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一个特例,夏小万尽管参加了“89现代艺术大展”,“后89中国新艺术展”等与新潮美术运动相关的重要展览;也受邀参加“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等学院系统中的展览;但他的创作始终游离于主流话语之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这个历程中,我其实没有太明确自己是一个什么位置,到现在也是这样,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像一个人使劲想跟, 跟不上的人一定就成了他者了。”

 

夏小万作品

夏小万的创作始终在自我的系统中运转,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的创作方式,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沟通点。“我不太容易因为相信了一个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改造成另外一个我,我不善于那种理性化的思考问题,从我的创作中是可以找到这个线索的:创作更多的是出于本能的需要。”

 

一位参观者在夏小万作品前

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张晓刚这样评价他的作品,“小万作品中一贯的人鬼神三位一体的天界视觉,多义性隐喻式的思维指向,古典式的厚重与悲怆感的奇异想像一直使人迷恋震撼,同时也使他对时尚潮流始终保持着来自“灵界”的俯视与关注。”

夏小万 1959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4年至今执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近些年主要的个展有:《自转,夏小万个展》,中国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2015);《夏小万》,麦勒画廊, 北京(2014);《夏小万个展-穿透空间的异形》,印尼国家博物馆,印度尼西亚(2013);《夏小万个展-穿透空间的异形》,MOCA美术馆,新加坡(2012);《夏小万的空间绘画》,麦勒画廊,北京—中国,瑞士卢森(2010)等。

  

毛焰:肖像画里的精神世界

“人像系列”是毛焰绘画题材中的唯一线索,此次展出的8件作品除了《小戴》外,其他七件均为“托马斯系列”。在毛焰看来,画了那么多的托马斯,实际上就是用一辈子的时间画了一张画,而这张画的主角是自己。

 

艺术家毛焰

1998年,毛焰遇到了在南京学习汉语的卢森堡留学生托马斯·路德维德(Thomas Rohdewald),从2000年至今,托马斯几乎成为毛焰笔下惟一的主角。他被画家略去着装、微闭双眼、神思迷离,甚至不辨男女,成为真实以外的“拟像”,徒具人形。托马斯在他的反复描绘中,外表的时代特征已被消弭,仅剩人类共性的精神浮现其中。

 

毛焰作品

著名批评家栗宪庭曾在《写实主义的探险》一文中将毛焰列为中国新写实主义的代表,称其刻画了“一个个表情正在消失的时代肖像”。灰色调、敏感的造型以及斑驳的笔触,使毛焰的作品无论在自然光下还是展厅灯光下都不会丢失画面的细节和生动性。毛焰探讨的不是“肖像”的意义而是“肖像画”的意义,是借用人物的轮廓和动作来完成线条、颜色、构图的实体化,是在写实主义的框架下探讨深幽微妙的人类精神世界。

 

毛焰接受媒体采访


毛焰 196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南京,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近些年主要的展览有:《毛焰个展》,佩斯画廊,纽约(2015);《中国当代美术三十年历程》,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0);《意犹未尽:毛焰个展》,上海美术馆, 上海(2009);《中国:建构与解构》,巴西圣保罗国家美术馆,圣保罗(2009)等。

  

马轲:高度概括的自我的表达

此次展出的7件作品为2006年至今10年来的创作,“一个画家的形象”总是在马轲的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明或暗。

 

艺术家马轲

形式上的简洁明了与内容上的晦涩难懂共同形塑了马轲强烈的个人风格,从马轲的画面里我们能看到很多,譬如,秩序、规范、愤怒或者生命力。他作品中的紧张感“源于这种略带距离的亲近感和一个光环式的中心人物,以及来自二号参与者的矛盾情绪。他显著强调对黑色的运用—从普通的背景到一个构成成分。当用于背景时,它并不是要与其他任何对比色一起达成一个表面的视觉情节,相反地,它代表了无限蔓延的空间和时间,一个远离了画面中压扁了的空间,从而营造出一个庞大混沌的虚空。”

 

马轲作品

马轲强调自己的画面是自己的表达,这种“表达”无意识的被普遍化了——他用绘画的方式“表达”的自己,概括着很多人的影子。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女人还是男人,都是自己的象征,也是人性面貌的体现。“他的作品涉及的是集体主义的统一社会中的个体异化,但是,这些观察总合却转变成一个人类经验的精华所在,且并未受到文化或特殊事件的限制。”

 

一位参观者在马轲作品前


马轲 1970年出生于山东淄博,1994年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2005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近些年主要的个展有:《马轲个展》,站台中国,北京(2016);《成语故事》,Marc Selwyn Fine Art, 洛杉矶(2014);《证据》,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香港(2013);《杯弓蛇影》,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12);《马轲制造-马轲作品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6)等。

“三人画展”

本次展览借用了绘画展览的最初形式,诸如“九人画展”“公园画展”,以参展画家的人数命名,展示来自于三位画家不同阶段的作品,试图找寻到一个简单、直白的视角,探讨如何看待画展,又如何看待画展与未来之自我的意义。

 

展览现场

在策展人崔灿灿看来,一个“画展”的模式,对今天的画家而言,只是某个切片或是阶段性的展示,它无法触及艺术家的全部工作。因此, “三人画展”没有强烈的主张,也没有历史较量。展览希望回归画展原初的状态,以简单纯粹的视觉形式呈现给观者,“希望人们可以静下来,忘记短暂的时空,好好看上一张画,它生动,又久经磨练;原始,又不断接受修正与校检;有着与生俱来的才华,又必须准确把握;看似采得稍瞬即逝的灵感,又牢牢地在画面中可见、可感。”

[ 展览相关图片 ]








 

   
北三街艺术机构(N3 Gallery)坐落于北京798艺术区北三街,旨在倡导当代艺术新经验
(摄影/李炳魁)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