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孝贤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伦道德的基石。三愿人为了充分挖掘孝贤文化在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促使家庭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好儿子、好女儿、好儿媳、好女婿”颁奖庆典,必定安排孝贤文化论坛。
2017年10月28日丁酉重阳节,三愿总山苑华夏孝贤文化研究院、俪睿敬老爱老助老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了“中原第三届孝贤文化论坛”。此次论坛以“学习中共十九大会议精神、践行三愿十施传承弘扬孝贤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主题。 李东辉教授、袁亚琴副研究员、陈勇老师、张群副研究员应邀针对本次论坛中杨昱瑶副研究员、胡镜老师、岳智广副研究员、胡建新教授四位主论人的论文进行了回应。 本次论坛由三愿宗本山中国洪佛寺济慈上人主持。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好智先生、郑州市总工会原副主席陈伟先生、16集团军郑州干休所原所长政委涂纪章先生、诗书画武大家刘三通先生、中国书画家杂志社社长史家治先生及河南省省会各界人士120余人出席论坛会。
三愿吉祥文化联谊会会长、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杨昱瑶在论文中谈到: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有的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抓家风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孝者,事善父母为孝,子爱利亲为孝,传统孝道用十二个字来形容即为“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被誉为“百善之首”,是为人子女者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与觉悟。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良好的家风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就是和谐的。
《人生与伴侣》杂志社编辑胡镜老师在论文中说,随着中华文化的弘扬和复兴,学习传统文化蔚然成风,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同学习传统文化对孩子的人格成长、学习成绩都有极大的帮助。通过学习古圣先贤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大智慧,从孝道入手,唤醒孩子们的感恩心,做一个孝顺的孩子。从经典深入,开启孩子们的做人、做事、学习的智慧。要心有榜样、从小事做起,并且从小给孩子种下爱根,孝根,善根,让孩子们学规传孝,幸福人生。
岳飞三十代孙、中华传统文化俪睿教育宣讲团秘书长岳智广在论文中说,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成为传世家训。“尽忠报国,死而后已”,是一位民族英雄留给世间的可贵财富。岳飞用简洁质朴的话语告诉后世要有怎样的气节和坚韧,来回报国家和人民。
著名中医针灸大夫、河南省中医学院客座教授胡建新在论文中说,一个人做好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坚持做好这件事。一件极其平凡的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的事,是一辈子不变的事,必须坚持的事,“站着做人,跪着做事”是我的家风,这就是要认真做事的准则,始终如一用爱心和真诚照顾病人、治疗病人。
三愿文化导师、俪睿文化教育总院纪检书记、俪睿四点钟助学慈善院院长李东辉教授总结时说,小家和睦国家兴。三愿人积极倡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孝贤文化创新和孝道建设,探讨新孝贤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建设的途径与方法,适应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养老照料模式的转变,符合现代生活方式,体现人道、科学、民主的新型伦理道德。这种新孝道,应该既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稳定,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处理个人、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发展。弘扬新的孝贤文化对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应对高龄化社会的各项对策意义重大,它也有利于应对我国面对21世纪的“银色浪潮”及老龄化时代带来的各种挑战,指导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国富民强、幸福安康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三愿总山苑慈善长、济慈慈善基金管理办主任袁亚琴副研究员回应时说,当前,大众物质生活水平年年提升,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精神文明方面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以此来修复、涵养、提升精神文明。大力倡行孝道,培育良好的家风,形成行孝和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传统文化的弘扬首先要解决“谁来讲”的问题。为此济慈上人组建宣讲团,与大众面对面,传播传统文化,教化人心。
本次论坛指导单位——河南省委宣传部家风建设报道组主任陈勇总结说,投身传统文化与学习宣讲,能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欢悦。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关键。今天这场论坛三个多小时,场内没有人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没有瞌睡、没有走动,说明家风家训教育深得民心,更说明济慈上人慈悲感召力殊胜。教人行孝首先从自己做起,做孝敬父母老人的表率,这是三愿吉祥文化讲师团成员的共识。不讲天边讲身边,多举身边的例子,把孝德“故事化”,是三愿吉祥文化讲师们传输传统文化的又一方法。
著名营养学家、国礼书法家、俪睿文化教育总院理事长、河南省书画学会副秘书长、俪睿书画艺术研究院导师张群副研究员在回应时说,慈悲心是慈善的根本,而懂孝道,祭祖祈福,敬自己的祖辈,爱自己的父母,又是慈悲心的根本。做慈善,不难,关键是要有一颗做慈善的心,有一颗感恩的心,归根结底,要有一颗孝道的心。三愿人发起一年一度过重阳举办四好颁奖庆典暨孝贤文化论坛的初心就是这些。在世俗淡薄的今天,提倡家风,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是先人从一代又一代的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族风气。若每一个人都能维护好自己的家风,借鉴别人他姓的家风,必将发掘好传统文化的精髓。济慈上人通过四好评比、文化论坛等多种形式,往深里走一走,让每个家庭都做起来。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良好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俪睿敬老爱老助老工作委员会主任、82岁高龄的三愿菩萨陶福林先生代表论坛组委会致闭幕词。
85岁高龄的涂纪章先生在中原第三届孝贤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书画家杂志社社长史家治先生在中原第三届孝贤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济慈上人给90岁高龄、87岁高龄、85岁高龄的三位参会老人现场创作作品,祝福老人家长寿康宁。 中国夏邑洪佛寺宗长、河南佛教学院教授法师济慈上人开示说,家风家训,不在于家的大小而在于“风”和“训”,家风家训的核心就是“对上以敬对下以慈、遵纪守法践行三愿”。他说,孝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深、包容最广、绵延最长、最有渗透融通力的文化体系。从行为上说,孝贤文化的精华包含了诸如文明礼貌、尊敬父母、照料、赡养老年人、友爱兄弟、家庭和睦等美德内涵。从内容上来说,孝贤文化包括了孝、悌、敬、诚、善、恭、礼、谦、宽等传统美德范畴。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特定群体的特有行为是社会文化的表现,家庭养老深深根植于我国家庭伦理孝贤文化的土壤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孝贤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行为规范,在各个时代发展中其内涵也有很大的变化,这正是各个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反映。因此说,各个时代孝贤文化的社会现象,都带着各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孝贤”,“以老为尊”、“尊老敬贤”,千百年来逐步形成和发展到今天的孝贤文化。孔子、地藏王菩萨都是孝贤文化的奠基人,是以亲子关系这人类最自然的情感为基础建立的一套社会道德规范,以“孝贤”作为人道之始,作为人性的本根,作为家庭和社会秩序、道德律令的基础,具有强烈的情感归依。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孔子、地藏王等先哲的倡导,“孝贤” 遂成为德行之本,人们立身行事的出发点,相应的养老模式表现为孝贤文化,孝贤文化将家庭养老观念的价值观赋予我国家庭养老的基本模式中,赡养老人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在责任和自主意识,是其人格的一部分。传统的孝贤文化与家庭养老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千百年来传统孝贤文化自有其精华和合理性,其产生的心理情感和伦理文化基础也是不容怀疑的,其社会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对我们当今社会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大家应该知道198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诺贝尔奖金得主的会议上,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和佛陀智慧”。因此,我们无论是从维护家庭和谐还是社会稳定的角度,还是从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看,我们都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的孝贤文化、家风家训,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之进行弘扬、创新和发展。
(文/衍倓法师 图/孙敏瑜审/济慈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