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教育 > 艺术评论
道公论“道”——谈谈中国画的“道”(六)
时间:2018-09-30 21:36 来源:号外艺术 作者:admin 点击:
大家都知道,画以人重,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一个特殊性,渔洋山人,也就是清初的王士禛这样说,“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淳、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值。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诗文书画都是因为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至今,一个字就值平常金子的几倍,但是像蔡京兄弟、章淳这些人的书法写的难道不好吗?但是后人视作粪土,一钱不值。欧阳修(字:永叔)曾经说过,古时候的人书法写的都很好,但是只有廉洁贤能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久远。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元初的赵孟頫,无论书法绘画,成就非常高,但是因为他是有大宋的皇室后裔的身份,为元人做事,所以一直以来就受到后人的诟病,他自己也郁郁终生。
再看看另一方面的例子,在中国绘画史上有这样一些画家,他们的一生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诲,都把儒家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为人生的准则,把“道”“德”“仁”方在“艺”之前,把人品、气节视为艺术的灵魂,坚信“画以人重,艺由道崇”乃千古不磨的准则,坚持人品即是画品的为人作画原则。比如,明末清初遗民画家中的新安画派的画家们,他们“痛失家国之沦亡,哀异族之宰割,而无力反抗,其牢骚抑郁不平之气,发为语言文字,并逐一寄于画上”(俞剑华《中国绘画史》),他们或归隐或逃禅,拒绝与满清新朝合作。其中,渐江,遁入空门;査士标,终生不仕;程邃,自此取号“朽民”“垢道人”而浪迹江湖;郑旻将名字移“日”于左,以示无君之痛。到了近代,“集新安画派之大成”黄宾虹,深深钦佩自己家乡的先辈画家们高尚的人格和画品,在自己的画学著作中把他们比喻为山中的寒梅,傲霜秋菊,云中闲鹤,涧底孤松,永远绽放着生命的异彩。1937年北平沦陷期间,黄宾虹在北京十年,凡是画画都自署“予向”,画室取名“竹北簃”,也都饱含着坚定气节独立不移的意思。
所以,在今天,面对着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个画家最需要的定力,有一股子静气,沉住气,盯住大的方向,盯住做大画家的目标,按照艺术规律循序渐进的向前走,一步一个脚印,好好画,创作富于中国精神的中国画(待续)

(责任编辑:wanshiq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