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教育 > 艺术评论
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 ——黄宾虹之艺术渊源初探(七)
时间:2018-08-06 21:37 来源:号外艺术 作者:admin 点击:
黄宾虹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一道先生带您认识真正的黄宾虹
二是对前人墨法加以辨析、归纳,提出自己的“七墨”理论,运用于绘画创作中。
中国绘画关于“墨”——墨法的论述,最初见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无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青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 。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五色”,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唐代之绘画,丹青正盛,水墨亦勃然兴起,张氏此论不仅是对前人画史之墨色运用技法丰富变化的总结概括,更为文人画之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后,至有清一代,又有人提出“六彩”说,如唐岱言:“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谓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六者缺一,山之气韵不全矣”(《绘事发微》),华琳则言:“黑、浓、湿、干、淡之外加一白字,便是六彩”(《南宗抉秘》),布额图进一步将其阐发,将“六彩”分为正墨与副墨,以“白干淡”为正墨,以“黑湿浓”为副墨。一幅画中,“正墨为君”,“副墨为臣”,“正墨定之”,“副墨成之”。
“顾吾国清代画学,多范围于四王吴恽间,只知规矩功能,步趋古人,导致一味临古仿古之弊……陈陈相因,甜熟柔靡,空虚薄弱,每况愈下,不堪收拾。先生会心于此,思有以起而振之”(潘天寿《黄宾虹先生简介》),正如潘天寿所言,黄宾虹正是要一扫清初“四王”以来其末流山水绘画的苍白枯硬,“挽时俗颓败之习”,以反其道而行之的胆气,提出振聋发聩的“七墨”理论,将“浓、淡、破、泼、积、焦、宿”七墨中的“黑、湿、浓”提到正墨的位置,可谓前无古人之论也。
黄宾虹之“七墨”为: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在墨性上他强调,浓墨必黑而有光,光清不浮;淡墨则平淡天真,咸有生意;破墨则以浓破淡,以求墨色之“鲜而灵”;泼墨则贵有笔法,浓淡浑成;积墨则自淡积浓,墨气爽朗,墨中有墨,墨不碍墨;焦墨则“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干而以润出之;宿墨则不见汚浊,益显清华。七种墨法在具体运用中可有取舍,即其所谓“七种墨法齐用于画,谓之法备;次之,须用五种;至少要用三种,不满三种,不能成画”。关于用墨,黄宾虹曾经有一段非常诙谐而又贴切的比喻,“作画不怕积墨千层,怕的积墨不佳有黑气。只要得法,即使积染千百层,仍然墨气淋漓。古人有‘惜墨如金’之说,这是要你作画认真,笔无妄下,不是要你少用墨。世间有美酒,就是要善饮者去尝。中国有墨,就是要书画家尽情去用。善水者,可以在小港中游,也可以在大港中游。善画者,可以只作三两笔使成一局佳构,也可以泼斗墨而成一局好画 ”。黄宾虹的绘画用墨,随性而不随意,各种墨法灵活交替运用,得心应手,或寥寥几笔墨法凝练,或不厌其烦地重重用墨,尤其是对于积墨与宿墨的运用出神入化,几至于庄子所言“吾忘我”的“无待之境”——“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画宗北宋,浑厚华滋,不蹈浮薄之习,斯为正轨”,“论画以浑厚华滋为六法正轨”,此类艺术观点,屡屡见诸于黄宾虹的画论、画跋和与友人的书信之中。所谓正轨者,即为正常的发展轨道也。由中可见,黄宾虹的美学思想与艺术审美之取向,是何等的旗帜鲜明,直言不讳。“好山幽绝处,全借墨华浓”,正是这种“黑密厚重”的艺术风格,以令人惊叹的笔墨意境,承载了黄宾虹对天地山川大美的生命感悟与“浑厚华滋”审美取向的艺术表达。当其时,黄宾虹发扬蹈历,丕振颓风,矫然特立,其“黑密厚重”的画风迥然与苍白枯硬之时习流风,一时之间如老子所言“下士闻道而大笑”,嗤声一片,讥讽其画师“画似拓碑”“图似乌金纸”;而黄宾虹苦心诣力,百折不挠,正如其与友人所言,“而识正轨者不欲舍己从人,终于千古以下,粲然一灯,照耀后来学者得以不失其志坚气浩自信之力,非坚执己意,凭空虚造”,“元画用墨居多数,故暗滞不合时,不如画四王之漂亮,画月份牌则到处受欢迎。然松柏后凋,不与凡卉争荣,得自守其贞操”(以上见《黄宾虹文集 书信编》),真可谓千修百劫而后证得正果也。身后五十年,黄宾虹于中国美术史获得了应有的历史地位,备极尊荣。而当时的情形却是“因与众见参差,偊偊凉凉,寂寞已久”(《黄宾虹文集 书信编》),宾虹之“黑”,知音难觅,斯人寂寞,大道空存,嗟乎!(待续)
(责任编辑:wanshiq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