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艺术评论,特别是纯粹的网络书画评论,不得不说,相对于网络文学写作与网络文学评论,无论在从事的人数上,还是态度上,都不甚乐观。 更多的书画评论家主要还是习惯依靠传统媒体,依附国内不多的几大专业类报纸、杂志等进行评论,并认为这是所谓的“正道”,而对网络评论,甚至像很多圈外人那样主观臆断,将其简单地看作是通俗评论、粗糙评论或口水式评论。所以很多书画评论家,尤其是年龄稍长一些的,骨子里其实是不屑的,也在本能地拒绝从事网络评论工作。 不可否认,目前的网络评论的确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但做为一名真正的评论工作者而不是所谓的“水军”、“口水党”等,基本能够做到以专业为主导,以学术为阵地,坚守住评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因为他们清楚,评论不是指指点点,批评更不是泼妇骂街,对于发表的任何文字、观点等,都应该严谨、严肃,这关系到舆论导向问题。一篇不负责任的文章,或一个错误的立场、片面的观点,很可能会误导一批人,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所以,一定要坚持有理有据的评论与批评,尤其要减少情绪化、非理性化的语言。无论在网络平台,还是在纸质媒体,都应该如此。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没有真正适应网络评论写作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再加上网络评论文章难以被当作职称论文来对待,因此一些作为美术院校老师的书画评论者参与的热情也就普遍不高。 另一方面,从现实情况考虑,从事网络评论,远远没有从事网络文学写作那样相对出成绩、见效快,也很难与更多的读者所形成共鸣,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艺评文章,基本都是圈内人在看。而即便能够引起共鸣,也很难为评论家本人带来实际价值回报,或引起投资方的注意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毕竟写得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还可以拍成网络剧、影视剧等,从而产生一系列较为丰厚的经济效益,而写得好的网络评论文章,则很难有此可能。尤其是纯粹的书画评论、书画批评,很多时候是费力不讨好,容易被误解,也容易遭遇排挤,甚至打压。 在笔者所熟悉的书画圈内就有一些从事评论(批评)的作者,其中不乏资格很老的大学教授、专业美术机构的研究员等,写了大半辈子文章,可谓著作等身,却依然清苦,依然不受“欢迎”和“待见”。而相对于很多书画家一平尺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作品价格,评论家们辛辛苦苦写一篇评论所得到的报酬,实在不足一提。网络书画评论更是如此,甚至有些情况下是没有稿酬的。 当然,笔者相信,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还能够坚持写作的评论家,他们也并非在为市场和红包而写作,更多的是出于一份自发的情怀,一份文化人的责任担当与艺术坚守。这一点尤其在年长的评论家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也很值得年轻评论家学习!(注:本文作者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