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振宇 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使得中国书法艺术相比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轨迹中嵌入更深、影响面更广,以致被称为中华文化艺术的“脊梁”,“是代表中国各个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那变幻莫测的黑白韵律和烟云沧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历来是人们探寻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的窗口。 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书法作品展览”就是这样的窗口。56位当代军旅书法家精心创作的136幅书法作品,构建起一道立体多面的艺术长廊,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光彩和当代革命军人的精神气象与人格世界。 军旅书法是军人文化人格的外化 瑞士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卡尔·荣格说:“一切文化将最终积淀为人格。”文化人格即是文化在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性格修养等人格特质中打下的烙印。 文化积淀形成文化人格,而文化人格又深深影响着艺术创造。这一文艺创作规律,生动体现在中国军旅书法艺术的传承脉络中。 在中国书法史上,军旅生活与书法创作的交融,造就了军旅书法的独特景观和文化传统。三国时期的钟繇,唐代的颜真卿,南宋的岳飞……这些曾在沙场上叱咤风云的战将,都是让后人仰望的书法大家。特别是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生涯与书法创作交相辉映,共产党人的崇高人格、宽广胸襟、豪迈气概和英雄风骨,都凝结在那豁达豪迈、气吞万里的书法作品当中。 与此同时,军旅书法作品总体上呈现出鲜明而相对稳定的美学风格,那就是以浑雄、刚健、粗犷、豪迈等为特征的阳刚壮烈之美。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华文化凝聚的忠诚、爱国、智勇等精神基因,在历代优秀军人身上积淀为一种集体文化人格。这种集体文化人格一旦与书法创作相遇,便在无形中与书法的神骨肉筋血融为一体,进而造就了军旅书法的独特精神品格与审美风格。 今天,当我们品读那一幅幅经久流传的军旅书法作品,字里行间传递出的英雄气质、家国情怀等,依然荡气回肠,让人久久回味。它们蕴含的人格基因,激荡在一代代军人的精神血脉。当代军旅书法艺术,正是在这样厚重的文化基石上传承发展而来。 “忠诚”“胜战”“正气”,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缩着当代革命军人的人格追求 “军之魂”,这次展览的主题十分鲜明。在军魂凝铸的艺术聚光灯下,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作品浓墨重彩、气势宏伟地布局在“忠诚”“胜战”“正气”三个篇章。 在中华文化经典当中,有关“忠诚”“胜战”“正气”的表述非常丰富。仅是书法领域,它们就深深印刻在颜真卿、岳飞、王阳明、戚继光等传统军旅书法家的人生轨迹与艺术创作当中。这种跨越千年的传承生动说明,这三种人格品质是传统中国军人集体文化人格中的重要元素,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里的重要人格基因。更为重要的是,在强军兴军的今天,“忠诚”“胜战”“正气”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在官兵人格世界洒下的投影,是当代革命军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具备的重要人格品质。 可以看到,这次展览在书写内容上经过了反复酝酿和选择。其中有气势雄伟的毛泽东诗词,有罗荣桓《告子女》、夏明翰《就义诗》等革命前辈的铿锵告白,还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临患不忘国,忠也”“丹心报国是男儿”等出自古代名臣猛将的经典名句。这些辉耀史册的字字句句,在不同时代标识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无不是“忠诚”“胜战”“正气”人格的生动注脚。展览通过军旅书法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将它们集中呈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震撼。那些让炎黄子孙无比骄傲的名字连同他们巍然屹立的高贵人格,都在瞬间穿越了时空阻隔,直逼观者的灵魂。 文化的精神是割不断的。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忠诚”“胜战”“正气”人格,其背后曾经饱含着诸多历史悲壮乃至血雨腥风,是我们民族在历史关键处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与态度。今天,它们依然如此动人,依然绽放出奕奕光彩,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忠诚”“胜战”“正气”的人格基因永远奔腾在中国军人的血管里。特别是面对改革强军征程,面对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代革命军人更应该自觉站在无数先辈用生命铸就的“人格之镜”面前,让“忠诚”“胜战”“正气”的人格基因,就像那雄健刚劲的笔墨线条一样,鲜明镌刻在自己的人格世界。 艺术表现人格,也塑造人格。培育当代革命军人的文化人格,军旅书法有着独特优势 置身于此次展览,仿佛被拉入一个巨大的情感与精神交织的磁场。千变万化的笔墨线条无声地流动于纸上,不觉间,耳边传来壮士刺破时空的呼啸、英雄撼动天地的呐喊,眼前闪现排山倒海的军阵、硝烟中的猎猎军旗……这就是军旅书法艺术的魅力。它充分发挥书法艺术在创造意境、表现人格上的优势,把军旅生活的气象万千凝聚在笔墨毫端,字里行间耸立着中国军人鲜明的文化人格,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心灵上,都给人以强烈冲击。 艺术表现人格,也塑造人格。一部好的作品,有时候可以让人瞬间在精神上成熟。实践证明,军旅书法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接受基础,在军人文化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始终发挥着独特作用。 曾记得,在祖国西北边境线上的一处悬崖绝壁上,赫然雕刻着李铎先生题写的巨幅“忠诚”二字。官兵巡逻的队伍,每天都要从这里经过。多少年来,一茬茬官兵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而那刚劲有力的“忠诚”二字始终在天地间巍然矗立。那是边防线上的文化界碑。官兵每次看到它,胸膛里就充满了保家卫国的自豪感。 是的,军旅书法家在把艺术之美带到官兵身边的同时,也让作品传递的精神品格留在了官兵记忆深处。多少年来,一代代军旅书法家深入到边关哨卡、任务一线,为广大官兵留下众多优秀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当这些词句气势恢宏地铺陈在万里江山和座座军营的时候,不知激起多少建功沙场的热血豪迈。这是文化人格的传递,是文化价值的实现,也是一种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据介绍,“鉴古开今”军旅书法家作品展览的众多优秀作品都将捐赠给基层部队,成为军营“永不落幕的展览”。我们完全能想象,它们中很多将成为军营新的文化印记;那些铿锵有力的字句,将在一次次品读和回味中,悄然进入到官兵的人格世界。 “鉴古开今”,是文化自觉,亦是文化自信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文艺。文艺的繁荣总是与时代的呼唤同频共振,与时代进步的潮流密切相关。 今天,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书法艺术同其他艺术品类一样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然而,在整体繁荣的背后,书法创作领域也曾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甚至是唯利是图的乱象,影响了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书法艺术怎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怎样催生真正彰显时代精神的经典之作,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助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是近年来很多人关心和思考的话题。其中一个重要共识就是,当代书法家只有淡泊名利、坚守文化品格,真正回归艺术本体,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开时代之新风,真正体现书法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当代价值。 “鉴古开今”军旅书法家作品展览目前已经举办到第二届,展览地点也从北京延伸到河北、山东等多个省市。“鉴古开今”成为文化舞台上的一个重要品牌,并从艺术展览逐步延伸为一种颇具积极意义的文化现象。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鉴古开今”展现出鲜明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让人们看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传承上,当代军旅书法家正凝成一个有着共同价值取向的艺术群体,正一步一个脚印地付出扎扎实实的努力。在世界多元文化语境下,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应有的文化自觉,也是回应时代关切、勇于到中流击水的文化担当。 与此同时,这一文化现象从艺术之维展示出强军文化的鲜明品格,表达出当代革命军人的热血情怀和价值追求,向全社会传递了当代革命军人在改革强军征程上的精神气象。它告诉世人,中国军人曾经以这样的精神姿态从历史走来,还将以这样的精神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未来。这是人格传承,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内心深处的强烈文化自信。 来源: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