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探求与坚守
——李连志的人物画创作 朱虹子 我一直在关注李连志。他作为一名有抱负的军人,作为一名有思想家的画家,具备了一种独特的男人气质。连志不安于现状,其在人物画创作的泰索可谓气象开合,诱发度而不循规蹈矩。首先,他无疑是继承了徐悲鸿特别的是蒋兆和所开创的中国当代人物画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一传统最重要的是直面现实人生,不断吸收各种外来的技巧特别是源自欧洲的学员写诗技法,以满足和丰富艺术家发现.挖掘人类生活的主板动人情景,而予以视觉表达。其次,是他生命个体的不可以抑制的生发欲望和表述冲动,为其绘画带来了鲜明的个性。不论是陈雄大气的现实题材创作,还是质朴率真.自然天去的童年生活追忆,其个性之所以如此鲜明,皆得益于他对于生命的这一分持久的真诚。 最初引起我关注的是连志的现实题材创作。 上世界中国画百年的发展与革命,是21世纪中国画修习者们极为丰富也莫衷一是的文化遗产,从文化学的意义来看,能与中国社会变革和文化推进同步的,则是现实题材任务的创作崛起,可谓揭开了中国画的新篇章。正是蒋兆和用水默认物化的形式展开的现实主义创作实践,使摒弃了千年来专注表现自我脱离现实生活的文人手摸人物画的颓靡气息,把视觉投向百疴缠身的大千社会,投降贫病交加的黎民百姓,其笔墨自然饱蘸人本主义情怀,关注现实反映生活的强烈使命也自然对传统笔墨的变革,中国画人物画借鉴西方学院写实语言,从而大大强化和丰富了其视觉的和神经的表现能力。这事显示人物画家在变革的实际的合理选择,也是中国艺术家在多元文化风云际会中,必然面临的基本而又重要的课题。这一事实的内在精神运动,远远要大于是否借鉴西方.是否走向明见的形势和取舍。继徐悲鸿.蒋兆和之后,黄胄.方增先.周思聪.冯远.刘大为等一大批由美术学院培养.具有西学背景的人物画家形成了当代人物画的时代表征,并在传统文化根系上完成了手摸人物画的现代转型。从李连志的生活学习历程来看,他无疑是植根这一文脉之中的,而冯远.刘二位则是其直接受业的老师。 李连志18岁参军,军旅生涯是连志人生的奋斗起点,也是他艺术成长的熔炉。他不是文艺兵,他就是一名普通战士,而且是一名相当将军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他选择绘画来传达他的军人情怀。创作于1999的《绿林》,是一件当代军旅题材的佳作。“我所表达的是成熟军中男性”——作者不是要一味的追寻阳刚,后者描写整齐划一的钢铁意志。而是透过军中生活着力于军中男性的成熟,那是一种需要细细体会的美有节奏.有韵致.有勇毅.有智慧。画面上,作者于特别的静谧氛围中 ,孕育出蓄势而发的强劲张力,一股挡不住的生命活力,凸显了画家作为军中男儿不可抑制的军人气质。这件作品的成功也得益于连志在均以学习期间,对中外大师作品的精研。莫拉莱斯的空间神秘性,石涛的笔墨与人化为一的陈痛快,使得《绿林》神元气足,浑厚而舒展。在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连志创作了大量军事题材的绘画,从《军营之歌》到《海训》到《义勇军》到《兵器》,很多是在基层连队里完成,这部分创作是他作为军人创作的一部分,也是他艺术理想的寄托。他善于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用一个画家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来挖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长期的定向积累和独特的生活感受又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的作品在“精雕细琢”的同时,更注重“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之精神层面的逸趣。就像一个平实的人有着一颗灿烂的心,从李连志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出,是黑土地的厚实、坦荡,潜移默化了他的创作,而这位军人画家用同样厚实坦荡的心,面对着自己的创作之路,因此,现实之外,他需要更自由的释放。 最使我感动的是他那些描绘土地和童年的作品。 李连志六十年代中期出生在东北农村,童年曾在老家山东南部临沂老区生活过,这样的早年生活带给他的是怎样的天性呢?这在他的关于土地和童年生活的作品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品,也是作为同龄人的我,最为感动的。生于六十年代的一代人,物质上贫乏,精神上富足。那个年代没有现成的玩具,我们自己动手,手枪、弹弓、陀螺、折纸,甚至缝缝补补,培养了对手艺的兴趣。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原野是绿的,工业化还显得袅袅无踪,人是自由的、自然的是爱想象的,兄弟姐妹是很多的,吃饭是第一的,人类是土地哺育的,这是中华大地上几千年农业文明的最后篇章。 在李连志的艺术寻梦之旅上,他如同一位行者,多年刻苦用心揣摹古今佳作,拜名山大家学艺,以锤炼绘画技巧,苦心经营着自己的一方天地。无论在题材还是在表现上,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富有独立思考精神且不安现状的李连志。而始终不变的是,是他的那种诚恳自然,发自内心,没有丝毫的虚伪造作。作为人物画家,他让你能从那些善良真诚的眼神中体会到画家对于生活的真诚与思考,画家以最大程度的真诚还原了人物的真诚,捕捉了人物的生命光华,在这里画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朱虹子 中国艺术报社副主编 著名美术评论家 冥谷90x5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