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书法规隋唐之法,开两宋之意 启元明之态,促清民之朴 极富创造活力,是书法史上的里程碑 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 下面我们从三方面来了解魏晋楷书是 怎样经过不同的书写载体一步步形成的 一、魏晋简牍 在魏晋的简牍中,楷书的影子已经有了。魏晋简牍大批量的被发现是在湖南长沙的五一广场。当年楚汉故城就在今长沙五一广场一带,1996年夏天,广场要建立商贸大厦,基地动工时发现了这批珍贵的简牍,五十多口古井里,出土了近10万枚三国吴简。 魏晋简牍中的起笔有方有圆,具有不同书体的味道,变化更加多端。 比如下图,“仓”字的一撇,尾端是往上卷的,这就带出了下一笔的捺,如果是直直的一笔拖下来,那和下一笔的关系就非常弱,第一笔的最后和第二笔的起笔非常关键,它们是互相呼应的关系。 还有这个“万”字的转折和用笔也非常活泼熟练。 大家在临帖时要看清楚哪些是原有的笔画,哪些是后连的笔画,原有的笔画要写的实一点,后连的笔画要写的虚一点,注意过渡自然流畅。书法里有个词叫“遣毫”,其意是你要调遣你的笔,让笔跟着你的手走,不能手被笔带着走。 这个阶段的魏晋书体,多以隶书为主,掺杂不同的书体风格。出隶入楷的过渡杂糅阶段后,楷书向着更易于立型、便捷书写的方向发展。三国时代是纸张发明以后简牍书写的最后阶段。书写载体变了,用笔的动作和呈现效果也不同,楷书应运而生。 二、魏晋刻石 魏晋的楷书刻石也是独具特色,刻石的字体也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略有变化。文章是字的依托,写字时一定不能脱离了它的依托,一边写字一边读文章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所谓“诗文并茂”,写字时要根据字所在的背景环境选择不同的字体。 比如,我们写“我本楚狂人”,本来是非常肆意洒脱的一句话,可如果用娟秀的小楷写出来,感觉就大不相同了,如果用草书写,那就有“狂”的味道了。 泰山石刻,带给你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震撼 三、魏晋写经 魏晋的楷书写经,带有很重的简书的味道,形体朴拙,古趣十足。 虽是出隶入楷,但是在一些细节,比如一些重的捺脚是可以看出楷书的体态。 从这些残存的简牍、刻石来看,隶书的波折已经渐及弱化,楷书的体格初步形成。从发现的文章内容来看,楷书的写法已经发散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也代表了当时社会书写的通行风格。这些字体,有的似隶非隶,有的近楷非楷。参差错落,不能划一,经过过渡时期后,楷书正式形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