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教育 > 艺术工作室
風範人生——懷念恩師楊仁愷先生
时间:2018-01-31 21:36 来源:号外艺术 作者:admin 点击:

風範人生——懷念恩師楊仁愷先生

文|張繼剛

今天是恩師楊仁愷先生逝世10年祭日,昨夜不能入眠,追憶從先生學習近三十載,往事如煙,不能忘卻,寫此短文以念先生恩誼。

張繼剛與恩師楊仁愷先生

三十年來我所熟知的楊先生,治學、做事、待人正如馮其庸先生言:“謙謙君子,每臨如春風撲面”。饒選堂先生譽:“學深似海,溫蘊如玉”。而我所感受到的楊老:“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以國為家,無私奉獻,數十年如一日,誨教後學,以他人事為己事,從無怠慢,考證文史,古書畫鑒定更是稱譽士林。”在中國文博史中可以與元人柯九思、明人項子京、張醜、清人梁蕉林、安歧諸家媲美。

楊仁愷先生書法作品

楊先生的書法藝術更是被當代書林所推崇,十餘年前我在京華聆聽啟元白先生誨教,先生淡起歷代法書名跡亦對近現代書法有所品評,談起楊老的書法藝術時給予極高的讚譽,稱之為:“高古平實,韻味無窮,一代宗師”。元白老人與楊先生相交60年又同為當代名儒,故所論述是值得學林珍視的,楊老的書法大儒王蘧常先生亦有所評定:“先生於書,初嗜蘇長公,喜西樓帖,後上及石門頌,龍門十二品,複合漢碑晉帖為一冶,凡數十年,所告益雄奇”。馮其庸先生亦雲:“端靜沉著,流利灑脫,超逸有書卷氣,非胸中有詩書者,不可能有此”。

我們從揚先生筆墨中所感受到是華夏文明的偉大和書法藝術的無窮魅力,先生的學述地位是永恆的,遺墨彌珍,是可以千載留芳的。

2008年 1月31日早晨五時,當代碩學鴻儒、文史巨擘、人民鑒賞家楊仁愷先生不幸辭世,永遠離開我們了,離開為之奮鬥獻出畢生精力的文博事業,離開了愛他的神州大地。巨星隕落,藝苑同悲,國失瑰寶,群山披素。悼念為中華文明遍走他邦,揚聲播藝,著作等身,繼承華夏文脈傳播我國文化藝術事業的一代宗師,先生仙逝,是我國學術界的重大損失,是一二代或許三四代人都無法填補的學術界空白。

劉九庵、楊仁愷、啟功、謝稚柳、徐邦達

文史巨擘 鑒學宗師

先生於文史考證,書畫鑒學成就斐然,早歲於瀋陽故宮博物院文溯閣整理訂證散失的四庫全書,歷時經年,人曰:“四庫全書先生”。後考證蒲松齡《聊齋志異》發表原稿與《青柯本》校讎記略,考證出此本為蒲氏親筆墨蹟,是最後整理好的定稿,為遼寧圖書館留下鎮館之寶。先生於書畫鑒學,正如王蘧常先生言:“先生淖及書畫之理致,進而鑒定古書畫,尤於古畫,能以神遇,嘗謂初熟於畫史,既一二尋其根原,並前後藏家,然後察其結構,筆意、印章、與夫紙本絹本之年代,則百不一失矣”。唐周昉《簪花仕女圖》,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宋徽宗摹《虢國夫子逰春圖》,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晉人《曹娥誄辭》,唐代歐陽詢《仲尼夢奠帖》,唐張旭《古詩四首》,宋徽宋書法《方丘敕》、《蔡行敕》,宋高宗趙構《草書落神賦》,文天祥《木雞集序》等一大批唐、宋、元、明時期法書墨蹟經先生鑒賞定為國寶,特別是《清明上河圖》的發現於鑒定,為這卷遺失八百年的珍寶從見光芒,1950年秋,從東北人民銀行撥來的第一批書畫,其中有三卷同名的《清明上河圖》,有明代仇英重彩一卷被珍藏起來,餘卷被視為蘇州片子,被推放於博物館西邊一間臨時庫房裏,一日先生午粄後到庫房整理選畫,從亂紙堆裏檢出一卷,展卷細察,殊知意料之外,數百年來始終被埋設在傳聞中的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竟會在這偶然的時間、地點被發現出來。頓時先生驚喜若狂,心情激動,不可言狀。《曹娥誄辭》墨蹟是歷代鑒藏家推崇備至的作品,幾十種文獻中著錄,流傳有序,但此卷待探討的問題很多,先生撰文《晉人書〈曹娥碑〉墨蹟考》確定晉人墨蹟,唐歐陽詢《仲尼夢奠帖》《〈仲尼夢奠帖〉的流傳真贗•年代考》使這有各種爭意的墨蹟終於成為全世界所矚目的赫赫名跡。唐張旭《古詩四帖》舊藏《宣和書譜》後入清宮,為一件流傳有緒的巨跡,《石渠寶笈》定為“次等”,被冷落數百年,經先生鑒為真跡,宋徽宗詔書《方丘敕》《蔡行敕》前者有學者認為是內廷郎官手筆,非趙氏墨蹟,後者《石渠寶笈》《佚目》等著錄認為是宋太宗趙光義所書,為了科學地認證歷史流傳下來的藝術品,先生於1962年7月撰文《宋徽宗趙佶〈方丘季享敕〉考》,於1979年4月撰文《宋徽宗趙佶〈蔡行敕〉考弁》,於1983年撰寫《宋徽宗趙佶書法藝術瑣談》。否定了他說,在《徽宗朝實錄》和《鐵圍山叢談》史料中找到了答案,證明了蔡行其人不是太宗時的殿中監,而是宰相蔡京之孫,蔡絛侄輩人,找到線索後,再將兩敕對照,雖然表面有些差異,但是每個字的書寫方法則是同出一人之筆,筆法一致,給這件千年作品還以公道。《佚目》中高宗趙構《草書洛神賦》孝宗趙昚草書《後赤壁賦》被張冠李戴。先生於1980年撰寫《關於宋教宗趙眘〈後赤壁賦〉的幾點考察》1982年撰寫的《宋高宗趙構的書法藝術和他的〈洛神賦〉考》,恢復了這兩件墨蹟原作者姓名。南宋文天祥《木雞集序》以贗品著錄《石渠寶笈》,先生撰文《文天祥和他的〈木雞集序〉》,使這件至寶蒙受二百年得以還真面目,《洛神賦》卷歷來被認為顧愷之真跡,經先生反復鑒賞,最後定為北宋高手摹本,雖下真跡一等不失光輝燦爛。《簪花仕女圖》經先生四十年中反復撰文定為唐與五代時作品,《撫韋偃牧馬圖》經先生鑒賞撰文定為李伯時真跡,先生鑒定書畫真贗以萬千計,立言著說,還以廬山真面目。

楊仁愷先生鑒定

一生奔波 為國搜珍

追尋國寶在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從1952年至先生辭世之前,50餘年來歷盡曲折艱辛從未間斷,在1952年兩個月內先後追回北宋大畫家趙昌《寫生蛺蝶圖》,南宋大家楊無咎《雪梅圖》,北宋宣和畫院高手《百花圖》,南宋人繪《女史箴圖》,元趙子昂《行書雜書卷》,南宋人繪《長江萬裏圖》,元人《西湖草堂題詠》,北宋林逋《行書自書詩》,北宋人《女子孝經圖》,北宋人摹唐人《百馬圖》,北宋人摹唐人《遊騎圖》,南宋人趙黻《長江萬裏圖》,宋人《田畯醉歸圖》,宋人米元章《苕溪詩》等130餘件珍寶,1958年至1964年尋回國寶有明人沈周《淇園春雨圖》,周之冕《設色花鳥蟲卷》,祝允明《草書七言律詩》,唐寅《行書吳門避暑詩》,石濤《水墨蘭花》,王原祁《設色山水》,邊壽民《白描花果》冊,華岩《梧桐鸚鵡》,羅聘《行旅圖》,明人呂紀《梅石獅頭鵝》,徐渭《芭蕉梅在》,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孫克《竹菊圖》,高其佩《鍾馗圖》,王原祁《設色西湖十景圖》,何浩《萬壑松風圖》,陳鑒如《大士出山圖卷》等百餘件。後以數十年間為回追回購藏名跡千餘件,其中張珩先生因與先生友誼情深,將唐人顏真卿《竹山堂聯句》,歐陽修《芍艾帖》,元人錢選《八花圖》,宋拓《蘭亭序》本讓價給博物館,但後因經費不足,無奈將其中四件國寶送還,被故宮收購,啟功先生因先生之故贈遼博年羹堯《題墨竹橫幅》,《和親王書中堂》等十九件明清作品,於省吾先生亦將寶藏王寵《泥金草書》,元人《雙勾墨竹》,王國維至羅雪堂《書信冊》贈獻遼博,抱括改革開放後國際友人贈於遼博古今名跡,皆因先生之情誼,至於當代名家捐贈數量之多,這裏就不作細談,總之先生為國寶回歸祖國懷抱頃盡一生之力,辛勞無比,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

楊仁愷先生鑒定

著作等身 裨益學林

半個世紀以來,先生著述豐碩,鴻篇巨著,考證詳實,“以碩學宏豐之識,鑒別古今名作,發千年之幽思,撥六朝之浮論,定《曹娥 辭》之墨蹟,還晉人所書,據事類議,引古證今,否《落神賦》之真跡,斷《簪花仕女圖》為唐貞元年間畫師之筆,嬌訛翻說,深研精徽,證《仲泥夢奠帖》非勾鎮摹本,評《瀟湘竹石圖》為蘇軾無上妙筆,據摭史料,質疑辨誣,考馬和之畫風特點,闡明《唐風》數作之真偽,變古通今,治學嚴緊,著作等身”。《沐雨樓文集》上下卷、《沐雨樓書畫論稿》上下卷、《國寶沉浮》、《中國書畫鑒定學稿》、《楊仁愷書畫鑒定集》、《中國書畫真偽鑒定圖典》、《高其佩》、《聊齋志異原稿研究》、《沐雨樓翰墨書畫論稿》、《清宮書畫散佚》、《沐雨樓翰墨留真》、《沐雨樓書法引玉集》等十餘部著作及書法集,主編《中國書畫》、《中國美術全集隋唐書法》等書籍數十部,發表近兩百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論文。其中《國寶沉浮錄》初稿於上世紀50年代,在收回清宮散佚書畫,南征北戰空隙暇時完成,修改於插隊落戶岫岩山區陋室昏暗燈下,文革後不斷出現新的數據,充實書稿,清稿於80年代中期,於1989年出版至今乃然再版,為國內及港、澳、臺暢銷書之一,該書詳記清宮散佚書畫追回過程中的每個細節及鑒定真偽的最後定論和書畫散佚流向,是中國古代美術史及書畫鑒藏史中最具有歷史價值的一部巨著,“功在千秋”。

楊仁愷先生《中國書畫鑒定學稿》書影

《中國書畫鑒定學稿》、《楊仁愷書畫鑒定學稿》兩部專著,內容宏豐,論證嚴密,開篇論述了中國書畫鑒定歷史及書畫鑒定方法,從書畫客觀諸多條件入手,強調書畫鑒定這門學科所擔負的指能和現實意義。即鑒定學作為必要的科學手段,對歷代書畫必須重新加以鑒別,分清真贗,列出等級,探究書畫藝術作品本身的內在實質和分析歷代偽作的種種手段,查閱鑒定史留下的重要資料,才能準確地鑒別還作者於本來面目,這兩部著作的完成,奠定了中國書畫鑒定學的完成。《中國書畫》是一部至今為國內諸美術學院治美術史及書畫鑒定專業不可不讀的必修之書,該書對歷代法書名跡品評準確,語言筒練,內容充實,是一部極受歡迎的美術史類書籍,影響深遠。《清宮書畫散佚》如果沒有這部書稿完成,不知美術史如何記錄中國古代書畫在近百年間的鑒藏與流失,先生著作對中國美術史及鑒定學有看重大意義,彌久而光芒。

楊仁愷先生

溫潤如玉 人書其品

我與先生從遊近三十載,對先生諸多事情耳聞目睹,深感“風範”二字的內涵。瀋陽市出租司機林紅豔女士,助養了十三名貧困孩子,其中2003年間有兩孩子分別考入瀋陽工業大學和瀋陽大學,開學再即,學費尚無著落,使林紅豔萬分心急,先生知情後即書寫條幅以兩萬元售,全部送給林紅豔,還與理工大學聯繫,最終勉去另一個學生的全部費用,諸如此事,枚不勝舉,我所知到的就有三十多次,而家人或其他人倍伴先生所做公益解困之事就更多了。先生道德文章學林共欽,世人敬仰,名播寰宇,書跡遍天下,然多為解因之須,從無粥字。自謙:“眼高手底,無臨池功夫,不以書家自居”。先生品鑒題跋從無收取費用,言:“自古藏家不易,能使名家珍品保存遞藏,便是為民族文化藝術作了大事情,也就是對我最好經濟回報”。先生高懷,求墨蹟者深受感動,知老人耄耋之年還如此心願,不忍就此離去,備表心意,告知於服務人員,先生事後知其事必告誡不可。一生為國尋寶護寶,自己家中確無一件藏物,我輩拙跡奉先生亦被轉贈館藏,先生子女六人孫輩亦多,均無一字寸紙,一日我與王琦嫂談,尋問是否有老人作品,言:“藏家父二尺兩字,是十餘年前父親過客深圳,在賓館裏為客人寫字,服務人員不小心使墨汁染紙,廢棄筐中,老人送客時拾起,拿回家中,數年後請老人題款,珍藏至今,如獲之室”。語言中極為興奮,我做為先生門生近30年來藏有四幅之多,是何等幸福! 先生墨蹟,久有盛譽,與古賢同輝,當代大儒上海復旦大學教授王蘧常先生評先生書法:“先生於書,初嗜蘇長公,喜西樓帖,後上及石門頌,龍門十二品,複合漢碑晉帖為一冶,凡數十年所造益雄奇”。當代大學問家馮其庸先生評:“看楊老為所摹徽廟花鳥冊作的跋,初一展卷,宛然東坡手筆,可說是神形俱似。夫世之學東坡者,學其《天際烏雲帖》者有之,學其《赤壁賦》者有之,皆於字體扁肥處求之,雖可形似,終嫌板刻,而楊老所書,端靜沉著,流利灑脫,一似東坡書簡,其所作‘竹西’兩篆書,真從李陽冰來,其挺撥秀勁而又起逸有書卷氣,非胸中有詩書者,不可能有此”。海內評說,甚為平實,無虛譽之過,先生“錦繡其書,風範其人”,必與史同輝,風采獨步。

張繼剛

丁酉冬月

(责任编辑:wanshiqin)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