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房四宝 >
文房四宝(趣谈墨 )
时间:2016-12-17 21:0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同本义

  墨,书墨也。――《说文》

  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3)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4)指诗文或书画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5)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6)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谓绳墨也。”

  (7)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8)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墨者,墨其额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9)指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如:墨者(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10)通“纆”。绳索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书画之墨

  墨为文房用具之一。是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后亦包括朱墨和各种彩色墨。

  墨的主要原料是烟料、胶以及中药等。通过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水。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一)墨的历史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中国考古发掘出来公元前14世纪的骨器和石器上已有墨迹,还从湖北云梦县发掘出来战国时代的墨块。《庄子》中有“舔笔和墨”句,说明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开始用用毛笔和墨水了。

  《述古书法纂》载: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古代写字,以竹挺点漆,后磨石炭为汁而书,叫石墨。秦汉多用松烟、桐煤制墨。现知最早的烟墨,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和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发现。当时的墨,是一些小圆块,没有模制成锭。

  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魏、晋、南北朝墨的质量不断提高。北魏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其中写下了我国最早一篇讲制墨工艺的《合墨法》。唐代制墨名工奚超、奚廷珪父子,制出了“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好墨。宋代墨工潘谷是造墨高手,苏东坡、黄山谷等书画家极为推崇。明代邵格之程君房方于鲁等各树一帜,歙县与休宁两派制墨,争奇斗胜,所制精品,距今三百余年,仍彩色焕发。清代制墨,主要向“精鉴墨”(专供鉴赏的墨)和“家藏墨”(多作收藏或馈赠亲友之用)两方面发展,成为精美的工艺美术品。

  (二)墨的制造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最早记述制墨的方法。 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一书卷十六《丹青》篇的《墨》章,对用油烟、松烟制墨的方法有详细的叙述。墨烟的原料包括桐油、菜油、豆油、猪油、和松木;其中以松木占十分之九,其余占十分之一。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烧油取烟法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引苏东坡诗《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

  “书窗拾轻煤,佛帐扫余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解说是扫灯烟制墨。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有一段文字记载烧桐油制墨法:“迩来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盆碗,燃以桐油,上覆以一碗,专人扫媒,和以牛胶,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谓之油烟。或讶其太坚,少以松节油或漆油同取媒,尤佳。”(《云麓漫钞》卷第十)。

  明《天工开物》记载的烧油取烟法:将桐油、清油或猪油放入油灯中点燃,油灯上方有铁盖收集油烟。每一位熟练的工人可以掌管200盏油灯,动作要敏捷,否则油烟过老。然后用鹅毛刷轻轻将铁盖表明层的油烟刷入纸片上,这是上等油烟,造出的墨精美有光泽。铁盖里层油烟,必须用力刮下的是次等油烟。每斤油可刮取约一两上等油烟。

  烧松木取烟法

  在地上搭长十几丈(1丈=3.3米)长的竹棚,用纸和草席密封,竹棚和地面联接处,用泥土密封。竹棚上每隔一段开一个烟孔,竹棚内用砖铺通烟道。

  斩取松木必须将松树干底部钻洞,点火烤树干,让松香流净,即便残留一点松香,烧出的松烟,质量不好。将松木斩块堆入竹棚,从竹棚前端点火,连烧几天,松烟从竹棚前端向竹棚后端弥漫,待冷却后便可以入竹棚刮取松烟。从竹棚后段刮取的松烟叫清烟质量最好,供优质墨料,中段刮取的是二等松烟,叫“混烟”,用做普通墨;前段刮取的松烟叫“烟子”,供印刷用。

  墨烟处理

  明代文献中通用的有两个方法:

  筛选法:用细绢筛将油烟或松烟筛选出细净均匀的墨烟。

  沉淀法:油烟或松烟放入水池中,久浸沉淀,上层细而匀是精料。

  配料

  制墨的配料各家不同,常常秘而不宣。通常包括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 如丁香、紫草、秦皮、苏木、白檀、苏合香、珍珠等。各种配料有一千种以上。

  捣练

  将烟料和配料和成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或用铁锤锤击烟料团一万次成为墨团。

  墨锭

  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中,压成墨锭。墨锭形状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半月形、圆柱形、鸟兽型等;图案有弥勒佛、十二生肖、松、凤、鹤、鱼、鸟、花等。

  制墨名家

  安徽屯溪老街胡开文

  三国魏韦诞:“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南北朝张永

  南唐安徽徽州李廷圭

  李廷圭本姓奚,因为南唐后主制墨,赐李姓。李廷圭墨以松烟、珍珠、龙脑、白檀、鱼胶为原料,制成的墨坚如玉,宫中用来画眉毛。到明代李廷圭墨贵如珍宝。

  宋张遇、潘谷

  元张万初

  明程君房、叶玄卿、方于鲁

  清曹素功、胡开文。曹素功墨造型美观,曾制一套“经常应世墨”36锭,每锭刻印黄山一峰,表现安徽黄山36峰全景。

  (三)墨的分类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特点是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最常见的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但在表现某些无光泽物如墨蝴蝶,黑丝绒等,也最好用松烟。中国画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选择墨锭时,要看它的墨色。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

    按用途可分为普通墨、贡墨、御墨、自制墨、珍玩墨、礼品墨等。

  御墨,顾名思义,当是皇室宫廷用墨,前文所说南唐李煜李廷珪为墨务官来看,最迟在唐代末期已专门生产供皇室使用的御墨。目前所见最早为明代永乐御墨。国宝墨,牛舌形,一面为阳文涂金二龙纹,中为阴文楷书“国宝”二字,一面为四组涂金如意云头纹,中间“大明永乐年制”蓝色楷款。制作颇为精湛。宣德时亦有御墨。龙香御墨,牛舌形,一面龙戏珠凸纹,一面阴文楷书“龙香御墨”四字,下有阴文楷书“宣德元年制”款识。龙香墨原为唐玄宗御制,唐·冯执《云仙杂记》:“玄宗御案墨,日龙香剂又(成都记):“唐玄宗以芙蓉花汁调香粉作御墨,曰龙泉剂”。

  贡墨是官吏们请墨工制造并进呈皇帝的墨,均署有进呈者名款,有的同时署有墨工名款。贡墨的制作极精,堪称墨中精品。天书焕彩五色贡墨,共五锭,圭形,蓝色,一面饰有双龙,上下饰如意头云纹,背面隶书填金“青圭”二字,侧面有楷书“江西巡抚陈淮恭进”款识;螭龙形,绿色;轮形,黄色,一面书有“如意宝轮”四字;蚕形,朱色;玉佩形,紫色。除圭形墨外,均有青铜器上常用纹饰。墨盒髹黑漆,双龙纹描金,中间篆书“天书焕彩”四字。贡墨在制作上不惜工本,具有烟细胶清,隽雅大方,装潢精美的特点。

  自制墨是按造墨者的意愿所制的非卖品,多为官吏、士绅、书画名家所制,或署有墨家名款,或署制者名款。其选料精致,亦属收藏中的上品。书画舟墨,长方形,一面阳文行书“书画舟”三字,一面阴文楷书“曹冠五藏墨”五字款识,右侧阳文楷书“康熙己酉仲秋之吉”八字。为河北丰润人著名墨工曹冠五自制墨。当时墨坛有南北曹之说,南为曹素功,北为曹冠五。珍玩墨是专为欣赏收藏而制的非实用墨,选料上乘,墨模的雕刻甚精,艺术性高,亦为墨中精品。珍玩墨的形体各异,如明方林宗的鸠砚式墨,明邵琮林的杨梅式墨,清汪时茂的响泉琴墨,清胡开文的秦权墨和地球墨等,而最为人所称道的当是胡开文墨店创始人胡天柱所造的人磨墨墨磨人墨。如,墨一组两锭,均为人形,双手于胸前捧一圆形大墨,圆墨上篆有“人磨墨墨磨人”文字。一锭金光闪闪,一锭本色细润,墨背有楷书“乙酉首夏肖琴甫倩胡开文造”款识。此墨质精、款新,为珍玩墨中的佳品。礼品墨是作为馈赠的非卖品,此类墨多注重外部的表现形式,装潢精美。由于不是实用品,故烟料较差,但其寓意明确,亦为收藏中的上品。品种有寿礼墨、婚礼墨、谢师墨等。如吴闻礼秋水阁墨,牛舌形,通体饰有流云纹饰,一面方框内阴文楷书“牧翁老师真赏”,旁阳文楷书“门人吴闻礼上”。另一面方框内阴文楷书“秋水阁”三字,右下阳文楷书填金“羽吉”长方印文。藏墨虽为小项,但历史颇为久远,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爱藏墨。平生至爱之墨有四箱之多。明清之时此风更盛,特别是名工所制之墨价值不菲,程君房曾自诩“残墨百年可比黄金”。


四)墨的用法

 

  学习书法,笔法与墨法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谓“墨法之少,全从笔出”。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采。历代书家无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芝一大关键已。”明代文人画兴起,国画的墨法融进书法,增添了书法作品的笔情墨趣。

  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人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古代书家颜真卿、苏轼都喜用浓墨。苏东坡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细观苏轼的墨迹,有浓墨淋漓的艺术效果。清代刘墉用墨亦浓重。书风貌丰骨劲,有“浓墨宰相”之称、与浓墨相反的便是淡墨。淡墨介于黑白色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叫代的其昌善用淡墨,书法追求萧散意境。从作品通篇观来,浓淡变化丰富,空灵剔透,清静雅致,仙住所著《画禅室随笔》中说:“用墨须使有;闰,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清代的上文治被誉为”淡墨探花”,书法源出于董香光,传其风神,作品疏秀占淡。其实,川浓淡墨各有风韵,关键在掌握,用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刚弊于无锋。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奄奄无生气矣,”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涨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统墨法观念上是不成立的。然而涨墨之妙正在于既保持笔画的基本形态,又有朦胧的墨趣,线面交融。王铎擅用涨墨,以用墨扩大了线条的表现层次,作品中干淡浓湿结合,墨色丰富,一扫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黄宾虹对墨法研究更有独到之处,提出了“五笔L墨”的理论。他偶尔将涨墨法应用于篆书创作中,又表现出一番奇趣。

  渴笔、枯笔分别指运笔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渴笔苍中见润泽;枯笔苍中见老辣。在书写中应用渴笔、枯笔二法,应控制墨量适宜。宋代米芾的手札《经宿帖》“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几字,以渴笔、枯笔表现,涩笔力行、苍健雄劲。

  书法的墨法表现技巧十分丰富,用水是表现各朴墨法的关键。《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占入水墨并称,实有至理”。另外,用墨的技巧还与笔法的提按轻重,纸质的优劣密切相关。一幅书法作品的墨色变化,会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当然,墨法的运用贵有自然,切不可盲目为追求某种墨法效果而堕入俗境。

  

(责任编辑:wanshiqin)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用墨四个要素
分享按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www.hwys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时琴 咨询电话:15810680740 邮箱地址:2039823910@qq.com 皖ICP备16022111号-1